鬧鬼怎麼辦?



「如陶器」這個佛法開示,是導師在舍衛城時,談及一群致力於修觀的比丘而說的。
 
據說在舍衛城有五百位比丘,從導師面前獲得[導向] 阿羅漢的業處後,想著「我們要修習沙門法」,就走了一百由旬遠的路,去到一個大村莊。
 
當地人們看到比丘們,便提供座位讓他們坐下,供養美味的粥食,問道:「尊者們,你們要去哪裡?」
 
他們回答:「[在找] 一個舒適的地方。」
 
「尊者們,這三個月就住在這裡,我們將皈依你們並持守五戒。」
 
[村民們的] 請求得到比丘們同意後, [說:]「不遠處有一片茂密的森林,你們住那裡吧,尊者們。」之後,將比丘們送過去,比丘們進入那片茂密的森林。
 

【鬧鬼的森林】

住在那片密林的樹神們[就想:]「持戒的聖尊們來到這森林。對我們而言,聖尊們住在這裡期間,我們不適合帶著妻兒在樹上住。」
 
於是,樹神們從樹上下來,坐在地上想:「聖尊們在這裡住一晚後,明天就會離開的。」
 
然而,第二天,比丘們入村托缽後,又回到這片灌木林。
 
樹神們[又想:]「比丘僧團明天有受誰邀請[去應供] ,因此又回來了。今天是不會走了,我想,他們明天會走。」
 
就這樣, [樹神們] 在地上待了半個月。
 
樹神們想:「我想尊師們要在這裡住三個月[雨安居] 了。然而,這段期間,我們不適合住樹上,這三個月,我們就要帶著妻兒痛苦地住在地上。應該做點什麼趕走這些比丘呢?」
 
就這樣,樹神們開始在比丘們的夜間住處和日間住處,以及經行[道] 的一端,顯現砍下的頭和沒有頭的身體,以及發出非人的聲音。
 
比丘們還出現打噴嚏和咳嗽等疾病。
 
比丘們互相詢問:「賢友,你有什麼苦惱?」
 
「我有打噴嚏。」
 
「我有咳嗽。」
 
「賢友,我今天在經行道的一端,看到一個斷頭。」
 
「我在夜間住處,看到一具沒有頭的身體。」
 
「我在日間住處,聽到了非人的聲音。」
 
「我們應該離開這個地方。對我們來說,這裡不安樂,我們去導師那兒吧。」
 

【逃離森林】

出發後,他們一路來到導師面前,禮敬後坐於一旁。
 
導師問他們:「諸比丘,你們沒能在那個地方住下來?」
 
「是的,尊者,我們住在那裡,出現如此般恐怖的東西,有如此的不安樂。因此,我們[想] 『應該捨離這個不適宜的地方』,離開樹林,來到您這裡。」
 
「諸比丘,你們應該回去。」
 
「不行的,尊者。」
 
「諸比丘,你們之前沒有帶上武器,現在你們帶上武器回去。」
 
「什麼武器,尊者?」
 
導師說:「我給你們武器,帶上我給的武器後,去吧。」
 
善求義利,領悟寂靜境界後應當做:有能力、正直、誠實、順從、柔和、不驕慢……
(《小誦經》9.1;《相應部》143)
 
誦出整個《慈愛經》後, [導師說:]「諸比丘,你們從密林外面開始念誦此經,然後進入住處。」說完,就讓比丘們離開。
 
他們禮敬完導師後,就一路來到那個樹林,在住地外面開始一起念誦。一邊念誦,一邊進入林中。整個樹林中住的樹神,接收到慈心後,都出來迎接他們,請求為他們拿衣和缽,請求[為他們] 按摩手腳,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像煮過的香油一般平息了,沒有任何非人的聲音。這些比丘們的心[獲得]一境性, [得定] 了。
 
他們坐在夜間住處和日間住處,進入了毗婆舍那[觀] 的心,從自身的壞滅開始[觀照] ,「此身體因其毀壞性、不長久性,而如同陶器一般。」增進了觀禪。正自覺者,坐在香室中,知道了他們努力修觀智的情況,便對他們說:「是這樣,諸比丘,這個身體因其毀壞性、不長久性,而如同陶器一般。」說完發出光芒,雖然相隔上百由旬,卻像坐在[他們] 面前一般,發出六色光芒,以可見的形象,誦出了以下偈頌:
Kumbhūpamaṃ kāyamiṃma viditvā, nagarūpamaṃ cittamidaṃ ṭhapetvā;
Yodhetha māraṃ paññāvudhena, jitañca rakkhe anivesano siyā.
知身如陶器,住心似城池;
慧劍戰魔羅,守勝莫染著。
 
這「如陶器」(Kumbhūpamaṃ),是指由於其脆弱性、不能長久的暫存性,而了知這由頭髮等種種部分[組成的] 所謂身體,就猶如陶工所製造的陶罐一般。
 
「令此心如城池般住立」(nagarūpamaṃ cittamidaṃ ṭhapetvā)意思是,所謂城市,外部是堅固的,有深深的護城河和城牆所圍繞,設置有城門和瞭望塔;內部有善規劃的四街道衢、十字路口和市場。外面的盜賊[ 想] 「我們要去搶劫」,來了之後卻進不去,就像攻擊山岩,被打回來般。
 
有智慧的良家子就像這樣,讓自己的毗婆舍那之心,如堅固城池一樣住立,然後,住在城裡,就如以單刃[刀具] 等種種武器來[對付] 賊群,以毗婆舍那和聖道的「智慧武器」(paññāvudhena),來擊退那些只有通過[聖] 道,才能殺死的煩惱魔,「迎戰」(yodhetha)、打擊那些煩惱魔。
 
「守護勝利」(jitañca rakkhe),勝利即是指已生起的初步的毗婆舍那,通過利用[居住] 適合的住處、適合的氣候、[吃] 適合的食物、[結交] 適合的人、聽適合的法等,心時不時入定出定,然後,以清淨心禪思諸行,以此進行守護。
 
「無有染著」(anivesano siyā),應沒有執著。就猶如士兵在前線建立起堡壘,與敵人戰鬥時,餓了或渴了,或者鎧甲鬆了、武器掉了,就進入堡壘休息、進食、飲水、繫好鎧甲,拿好武器後,再次出去與敵人戰鬥。將其擊敗,未勝者勝之,已勝者守護之。
 
如果一直待在堡壘中休息享受,他將讓[自己的] 王國落入敵人之手。同樣地,比丘獲得初步的毗婆舍那後,能一而再地入定,然後出定,以清淨心禪思諸行來進行保護,更進一步獲得道果,來戰勝煩惱魔。然而,如果他只是享受定,沒有以清淨心一而再地禪觀諸行,就不能通達道果。因此保護應保護的,沒有染著,不要染著於定,應無所住之義。
 
「請你們也務必這樣做。」導師如此給那些比丘們說法。開示結束時,五百比丘就在座位上坐著,證得了連同無礙解的阿羅漢。之後,前來讚美禮敬如來金身。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