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信仰/普門品的投影:談觀音「偽經」的保存性
建立在傳統經典的思想上



[觀音救苦救難]
 
《高王觀世音經》的思想及實踐方法毫無疑問地是建立在〈普門品〉上。如果不是因為〈普門品〉在六朝時已廣泛地被人們接受並奉行,我想《高王觀世音經》不可能那麼快流行起來。 

觀音之所以如此受到大眾的信奉,最重要的原因是〈普門品〉針對人們的現世利益,保證只要人誠意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定能脫離「七難」(火、水、風或羅剎、刀杖、鬼、枷鎖、怨賊)與「三毒」(貪、瞋、癡)之苦,而能得到「二求」(求男、求女)的願望。隋闍那崛多及達摩笈多譯的《添品法華經》將「七難」擴充成「十二難」,如果我們把《高王觀世音經》的靈驗與十二難比較,盧景裕的相當於第七難──若囚禁枷鎖,手足被扭械,可得解脫。而孫敬德、王玄謨則相當於第六難──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刀尋段段壞,十二難與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苦難更相近。
 
[觀音送子]
 
除救濟苦難外,觀音「求子得子」的誓願也給予人們深切的信心。明末士大夫瞿汝稷在他印施的《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羅尼經》後的跋中,敘述與他同持此經的有三位好友,其中嚴道徹持了三年便得一子,而他卻未獲靈驗,便常自責不夠虔誠或宿障太深。有天晚上夢見走入一座寺院,有位僧人告訴他因為少持了一尊佛的名號,所以才無法得子,醒來後他卻忘了那佛號。二年後他到一寺院,見猊座上有曹王岐山刻本的《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羅尼經》。展讀之下發現有尊「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是他從未聽過的,心中恍然。持了之後,果然得到一子,其他朋友也因如此而得子。於是他們發起助印,以廣持流。 

由以上可知,士大夫階級的信徒往往是彼此介紹持誦,且在明朝時這部「偽經」似乎仍未定型,內容時有變更。有的經文中並不列有「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的名號。他原是七佛藥師的第二尊──東方世界妙寶的藥師佛,他特別照顧產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中也說:「求長壽得長壽,求福報得福報,求自在得自在,求男女得男女。」也正 是這些「偽經」所宣揚的思想。 

在《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羅尼經》經後附錄的靈驗故事都強調持誦此陀羅尼一定會如願以償,在十個月後得到一個「白衣重包」的兒子。「白衣重包」有雙重的意思,基本上是指嬰兒初生時胎衣的薄膜仍然裹在身上,看起來似乎穿著一件白衣。其次則是指這個嬰兒是「白衣觀音」送來的,所以他才被裹在「白衣」裡。 

例如武英殿中書舍人謝從寧,五世單傳,和妻子高氏禮持並印施此經,七年內生了三個兒子,都是「白衣重包」。另外如左庶子趙用賢的妻子陳氏也因誦此經,後來生了一個女兒,「白衣如雪覆頭面及胸背,產嫗揭去,乃現眉目」。這是唯一生女的靈驗,同時也最清楚地形容「白衣重包」的樣子。 

此外,如《佛頂心觀世音菩薩療病救產方大陀羅尼經》主要是針對產婦能安全生產而說。如果無法順利分娩,應用硃砂寫此陀羅尼及密字印,密用香水吞下,就能立刻產下「智慧之男、有相之女」。如果胎衣不下,將會傷害到胎兒及產母,那麼也必須立刻用硃砂書此「頂輪王密字印」,用香水吞下,這樣母親就會得救,可把墮產的胎兒速棄水中,以免被惡鬼糾纏。同時孕婦不可吃狗肉、鱔魚、鳥雀之類,又須常念「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的名號。 

如果我們分析誦持這些「偽經」的利益,不難找出它們在正統經典的出處,如消災免難、得福慧男女,這都是不同「偽經」共同肯定的信仰。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