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須具備的基本態度
適應禪修的身心狀態



讓自己身心平穩、安頓
談到禪修,首先要讓自己的身心狀態適應於禪修,其中安於時序是很重要的。
 
我發現自己這一輩子生來就是要出家的,從小我不用鬧鐘,早上四點或四點半就會自然醒來,要叫我多睡一點都很難。所以,我的時間秩序和一般人不同。
 
以前母親在的時候,我偶爾會回去看她,就在家裡過夜,他們晚上十點以後還在看電視,我早已入睡。早上我四點半起來做早課,念誦「楞嚴咒」、 「十小咒」、「三皈依」,做完功課,就覺得該打板吃早飯了。
 
媽媽說:「你起那麼早做什麼?」
 
我說:「做完早課,就要聽打板吃早飯了呢!我們的生活時序就是這樣的。」
 
媽媽說:「那麼早吃飯幹什麼?」
 
我說:「出家人都是這樣,早課做完接著就吃早齋,早齋結束,就開始要打掃環境,八點就要開始去上課,不然就是開始誦經用功。」
 
媽媽聽後說:「出家人的生活果然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還在睡覺,你們已經起來要吃飯了。」
 
生理時間自然會把你叫醒,就會早睡早起。禪修要修的最終是心理解脫,但在心理解脫之前,我們還是要將身體安頓在每個時序之中。禪修者對於自己身體的訊息要很敏感地了知,該睡覺時睡覺,該起床時就不要賴床,無須用兩個鬧鐘、三個鬧鐘拼命吵,別人都叫醒了,自己還在蒙頭大睡,這是無法好好禪修的。
 
調整自己,體會修行的喜悅
自己要養成適應禪修的整個身心狀態,才有辦法過修行的團體生活。也有人不喜歡與人共修,覺得一起共修人多雜沓,無法安靜,於是就跑到深山裡。到深山以後,才發現山裡也有山的吵鬧,人煙是稀少了,但大自然裡的聲響卻不曾停歇,如風吹過樹梢時,樹葉沙沙作響,鳥鳴啾啾,此起彼落,還有晚上的蟲鳴,嘰嘎嘰嘎響個不停,更有蚊虻飛上飛下侵擾,光是要安頓好自己的身體感官就已忙得不可開交。 
 
事實上,選擇理想的禪修處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調整自己的心更為至要,收攝六根,掌握自心不受外在環境的干擾,才是禪修最重要的心法,如此不論你坐在何處或躺在哪個地方,自然而然就有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
 
例如,有些人睡覺時會因聽到人講話的聲音而無法入眠,他就拿個電風扇靠近自己,因為電風扇的聲音對他而言是沒有意義的,不似人的聲音會令他分心而產生干擾,便能很快入睡,也不會因睡眠不足而影響明天的禪修,這也是個善巧的方法。對於外界的干擾不必生煩惱,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困境。佛門的「忍」,不是忍耐,而是先接受,再改善,然後放下。
 
人要如何去處理自己,讓自己身心平穩、安頓是很重要的。在修行當中就是要充滿喜悅,對修行生起好樂之心,喜歡修行,身心趨向於道。在歡喜當中讓自己身體安住,再找出更多的樂趣,這些都是修行的基礎。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