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28 期
2017.09.20
釋悟因
禪修須具備的基本態度禪修無須與他人比較
從自己身上去反省
每個人入道的因緣不同,有些人是看到世間無常而出家,有些人因欣求佛法而出家,當然也可能是因遭受挫折而出家,從這些不同的因緣中,可看出是哪個因緣打動了他,而讓他將一生一世投入佛門。
我個人覺得確實要從自己身上去反省,什麼是讓我容易動心的,讓我義無反顧地把自己投進去。當然該學的東西還很多,可能這是自己的長處,就強化它;也可能是自己的弱點,就去將它圓滿起來。修行本來就是如此。
記得第一次看到我的師父,那時我與她素昧平生。師父問我們:「怎麼這麼晚,天色暗了才來禮佛?」
我跟師父說:「我們家拜觀音,初一、十五日都吃齋。」
師父問:「有沒有皈依?」
我說:「沒有!什麼叫『皈依』?」
師父說:「吃齋不懂理,像牛啃樹皮。」
我有如當頭棒喝,自己吃齋竟然不知要皈依。記得那天是農曆正月初二,儘管天色已晚,我當下就皈依了三寶。我為什麼會這麼在乎這句話?是因為反省到自己對佛法是不了解的,我要皈依成為真正的佛弟子,學習佛法。
珍惜當下的因緣
這種在乎某句話的第二次經驗,開啟了我辦研讀班的因緣。
當時我已來到香光寺,有位信徒對我說:「我們都不懂得佛教說了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說什麼,你幫我們皈依以後,你就做憨師父,我就做憨徒弟。」
這些話讓我很在乎!「我為什麼會這麼在乎?」我問自己。我發現僧人如果不能深入教理,瞭解佛陀所說的真理,是無法引導自己與信眾修行的。身為佛教宗教師,至少要知道自己到底信什麼,知道佛陀在說什麼,先充實自己,先讓自己建立知見,具足眼光後,才能帶領更多人走向佛陀。
女眾出家更要知道佛陀的教法,精進用功去除女眾的習氣,別跟人家爭長論短,也無須比上比下,尤其禪堂的事,更沒有比較的必要。修法最怕比來比去,看他人已經入禪了,自己還在門外摸索,就著急起來,但心急又能怎樣呢?
禪修會產生很多狀況,要隨時自我檢視,千萬不要被境界所轉,這是別人無法幫你檢查的。禪坐學的是放鬆、平衡,不必太緊,也不是太鬆,不是急著要趕快成就,而是要靜下心來,放掉我們平常喜歡比較、分別「我高你低」的習氣,專注於當下的呼吸。
《高僧傳》記載比丘到處遊方,水邊、林下、墳場、洞窟等地都是他們的修行之所。但女眾就不同了,是無法獨自如這般修行的,不要以為什麼都想跟男眾一樣,那是不可能的。女眾能夠像這樣一起禪坐的機會並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太平盛世,一方面也是因為志同道合的緣故,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這樣的因緣。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