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明代社會:20個你不可不知的佛教社會現象
佛教的儀式/喪禮採佛道儀式



4.喪禮採佛道儀式

明代,民間合用佛道儀式與傳統喪禮,以追薦亡靈的情況日益普遍。
 
皇室成員去世或遇忌辰,都令僧道舉行儀式以超度追薦,方式有念經、敲鐘、建齋設醮等。皇帝或皇后初喪時,每座寺廟都要敲鐘三萬聲。究其本意,「佛家謂地獄受諸苦者,聞鐘聲即甦,故設此代亡親造福於冥中,非云化者有罪,為之解鑲也。」此已奉為慣例。
 
在民間,喪家常會以供僧道齋,或作水陸法會,寫經造像,來減輕亡者生前罪業,使之不墮地獄受苦。
 
在初喪後三日或五日,請僧道做佛事,謂之「度亡」。後,每遇七日,就做佛事超度亡魂,一般稱為「做七」。除「做七」之外,如百日、期年、再期、服除、以及以後每年的七月十五、十週年、廿週年,也會請僧人來作法事,稱為「追薦」。
 
做佛事看門面
明朝時,喪禮請僧道做佛事,並不只是為了超度亡者,更多是為了講究門面,如「某某尚能作齋,我不能也,教人笑話。」(明熊遇《非墨篇》)
 
關於明代僧人作佛事的情景,明人何白曾有記述:當追薦法筵時「顧其壇宇靚潔,旛花莊嚴,主禮惟虔,僧儀為肅。」使人油然產生了信心、歡喜心、皈依心。到了深夜,點燃藥師燈,僧人舉行散花儀式時,環繞燈下,「交相嘲謔,哄然一堂,圮教瀆尊,」又使人先前的信心蕩然無存。
 
從事佛事者,除正式的僧人、道士之外,還有一些是由「道人」來承擔。這些道人雖然自稱是佛教中人,但根本沒有師承,沿門打聽哪裡需要念經還願,宣念一卷《金剛經》,圖些齋食。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