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守護你
(唱誦)藥師如來十二大願



南無藥師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告曼殊室利(1) :「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2)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3),佛號藥師琉璃光(4) 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5) 」
 
「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6) 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7) ,所求皆得。」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8) 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9) 、獨覺(10) 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11)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12) ,具三聚戒(13) 。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14) 。」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瘂(15) 、攣躄(16) 、背僂、白癩(17) 、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18) 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19) 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20) ,若一劫餘,說不能盡。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21) 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注釋
(1) 曼殊室利即文殊師利菩薩。
 
(2) 「殑伽沙」是「恆河沙」的異譯,「十殑伽沙」即是指「十恆河沙」。
 
(3) 淨琉璃世界即藥師如來的淨土,此世界因以琉璃為地,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藥師琉璃光如來身皆清淨如琉璃,故有此稱。
 
(4) 琉璃光:琉璃是一種體質堅固如金剛石的珍寶,是七寶之一,其顏色如萬里無雲的碧空,其體透明,有晶瑩之質,內外相映。琉璃光即指此寶中所含的淨光。
 
(5) 以上十大名號(一般皆列舉為十一號)是釋迦牟尼佛或諸佛通號。(一)「如來」意指乘如實之道而來,得成正覺。(二)「應供」音譯「阿羅漢」,意指應受人天的供養。(三)「正遍知」音譯「三藐三佛陀」,意指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四)「明行足」即圓滿具足天眼、宿命、漏盡三明,以及身、口之行業。(五)「善逝」意指自在好去入於涅槃。(六)「世間解」意指能瞭解一切世間的事理。(七)「無上士」意指在一切眾生中,佛是至高無上之士。(八)「調御丈夫」,意指佛能以種種方便調御修正道的修行者(丈夫)。(九)「天人師」意指佛是一切天、人的導師。(十)「佛」意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且能知見三世一切諸法的聖者。(十一)「世尊」意指具備眾德而為世人所尊重恭敬。此外,諸經論中也有僅列舉十號者,即將「世間解」、「無上士」合為一號,或將「佛」、「世尊」合為一號,或將「無上士」、「調御丈夫」合為一號等諸說。
 
(6) 本行:「本」指因地未成佛時,「本行」指成佛以前尚在菩薩位(因位)時之行。
 
(7) 「有情」意指有情識的眾生。
 
(8)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
 
(9) 「聲聞」是指因聽聞佛陀的教法,徹悟四諦真理,漸次斷見、思二惑,而證得聲聞四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的聖者。
 
(10) 「獨覺」又稱「緣覺」、「辟支佛」,是於無佛之世,雖無從聽聞佛法,但因宿世的福德因緣,能於諸法生滅中,了悟世間無常,因而從無明中解脫的聖者。
 
(11) 「梵行」意譯為「淨行」,即清淨的行為。
 
(12) 「不缺戒」是指修行者如果毀犯淨戒,就猶如器皿有缺角而不堪使用;如果能恆加守護而不放逸,便能攝持一切戒而無缺。
 
(13) 「三聚戒」是總攝大乘菩薩戒的三種分類內涵,即:(一)攝律儀戒──七眾所受之戒,分別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二)攝善法戒──菩薩所修之戒,以奉行一切善法為戒。(三)攝眾生戒──廣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一切眾生。
 
(14) 「惡趣」即「惡道」,「趣」是指「趣往」,即由惡業所感,而應趣往的處所。一般以地獄、餓鬼、畜生三趣稱為「三惡趣」。
 
(15) 「盲、聾、瘖、瘂」分別是指眼不能見、耳不能聽、口不能言的身體缺陷。這是無法聽聞正法的八種障難之一。
 
(16) 「攣躄」是指手腳蜷曲,無法伸展、行動。
 
(17) 「白癩」是指麻瘋。
 
(18) 「諸根」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
 
(19) 「罥」是指捕捉鳥獸的網。
 
(20) 「劫」是計算時間的單位,可分為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人類的壽命自十歲起,百年增加一歲,以至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再百年減一歲至十歲為止,如此一增一減是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經成、住、壞、空,四中劫為一大劫,這就是一世界成毀的時間。
 
(21) 「七寶」是指人間最寶貴的七種寶物,包括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各經所說略有不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