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培育
20 團體需要多元人才



人才可分通才與專才
什麼是「人才」?這樣說好像有一條線可以切割「人才」與「非人才」,其實就團體的運作來說,很難做這樣的切割。孔子說「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聞,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能只局限於某方面的能力,因此他可以掌握且領導全局,而成為卓越的領導者。團體的運作也是如此,團體需要多元的人才,系統運作才可健全,而能發揮團體的完整力量。
 
人才有兩種,一種是通才,一種是專才。團體的完整運作需要通才,也需要專才。從個人來說,每個人不見得都十項全能,但無論個人才幹如何,總需要與他人互補、為用而學。先肯定自己的長才,同時接納他人的長才,個人或團體的理想才得以圓滿共創。
 
各擅所長,度化眾生
佛世時,十大弟子各有所長,例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說法第一的富樓那、持戒第一的優婆離等。在《高僧傳》裡所記載的高僧也是各擅所長,有的專精於譯經、義解或阿毘達磨,有的喜歡興福建道場,有的好樂禪坐,有的嚴於持戒等等,每位高僧都依其所長造福群生。
 
在《高僧傳》裡,便記錄了不少高僧展現神通的事蹟,例如:佛圖澄現神通度化殘暴的君主石勒而減少殺戮;或有從自身出一把三昧火,焚化自己而修供養;或如智者大師,由讀誦而得到天人感應;或如道宣律師持律莊嚴,而感應天人頂禮、供養。
 
此外,《高僧傳》還可見到許多以開創道場、修路築橋等為志業,專於「興福」的高僧,他們以培植福業來發願供養大眾。
 
當代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證嚴法師,儉樸自持,從民國五十年代就帶領志工到窮苦人家訪視,或者施醫、施藥、施財,這就是「興福」。而且她號召各種人才,將慈濟功德會的志業從慈善救濟,擴大到建醫院、辦大學,甚至到全世界去從事急難救助。此外,還提倡資源回收,把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以減少地球的污染。
 
從人的關懷到環境的保護,慈濟功德會吸納了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才,來共同完成其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志業,這是佛教教團關懷現時代社會的典範。
 
有道是「眾志成城」,只要團體能運用多元的人才,大家團結一致,有共同的信念,又何懼於志業難成呢?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