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佛教如何回應世界現今的困局
生活的世俗化

全球性的貧窮、種族衝突、人口膨漲、愛滋病、人權受壓、環境災害等問題層出, 這些困局的真正因素為何?如何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作者從人們生存意義的基本脫位談起,提供佛教回應困局的想法與辦法。



我對生存意義脫位的背景作了較詳細的描述,是因為我知道:若要為時下世界的種種困局,找到完整和滿意的了解,是絕不能撇開認知在背後所發揮的強烈影響。我們不應該認為,與認知有關的一切,都只是抽象且起不了作用的理論。雖然很難認真剖析它,其實在不知不覺裡,認知在現實生活中已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就如俗話所說:它在我們外向的意識「背後行事」。因此,一旦著重事相的外表,而不重視內容的這種認知被廣泛接受之後,它就會滲透整個文化,繼而帶來的後果,就是非常實際與個人化。或許最能表達這種後果的特性,就是我先前用過的一句話:生活徹底的世俗化。
 
隨著科學與哲理所產生的重要影響,物質主義更滲入宗教的範圍,漸漸淡化一向認同「每個人與大眾都息息相關」的信念和價值觀。這種觀念被貶到私人的範圍,成為純綷個人的良心問題,在超出狹窄的個人空間和生活範疇之外,再沒有什麼宗教的影響可言了。因此,社會早期的演進,就像是哲理二元化的重複。—外在層面,變得完全世俗;而道德價值與精神靈性,則被侷限於內。
 
從某些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人類邁向更多自由所跨出的一大步,因為他們可從自己良心上的束縛解脫出來,也減輕了要盡量符合宗教要求的壓力。縱使我們真的不可低估這些所謂的好處,但大眾生活的世俗化,始終會令我們對宗教信仰,或應該依循的道德價值有所懷疑,乃至最後以個人解放為理由,大開道德淪喪之門。
 
生活焦點由內往外移
 
雖然二元化的社會秩序,是現代的早期特徵,如同在哲理方面般,這種二元理念,並沒有最後的主導力量。原因就是,在生活世俗化的過程中,最私人的範圍也沒有受到尊重。一旦社會秩序在世俗化的過程中被吞沒時,人們生活的焦點,全部就會由內往外移,從本來相信永恆,變得只相信眼前此刻。在社會被驅使去追求權力、利潤,和全球化的情況之下,世俗化的過程,直搗我們私人生活中最敏感的地帶。我們的生活,被眼前的俗務吞噬,乃至精神生活上最帶警覺性的意識—如救贖、覺悟、救度等等,都不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只能作為觸發人們要保留一點仁義的提示罷了。世俗社會中的霸道主義,往往令最為個人的內心都被踐越。因此,為了增強財勢,商業集團及政治機構隨時在人們的私人領域打主意,盡量發掘人們心中的欲望與幻想,好利用這方面來獲取更大的盈利。
 
兩相矛盾的宗教生活
 
生活世俗化的興起,並不代表人們會公開反對宗教,或他們接受世間目標為究竟。事實絕非如此。人的心智有一種很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在同一時間,可以活在不同的層面;而那些不同的層面,又可以建基在互相違悖的原則之上。因此,有些文化中大多數的人們,仍會敬仰天主或佛法;會繼續到教堂或寺廟;仍然會表達對宗教理想的崇拜;盡量遵循傳統信仰所要奉行的儀軌。由於有這種現象的出現,在一些較敏感的世俗問題上,民眾的宗教情懷可能會被煽動,而採取實際行動來表態。這不是說他們對宗教理想的確認和依賴是虛偽的,這種表現,只不過是由於人性所具有的雙重心理,以致於能夠「活在自相矛盾」之中罷了。
 
世俗的人,總會表示對宗教的尊敬和信仰的堅持。但他們真正關心的,仍是瞬息萬變的世俗事。人們生活的主導,不再是精神的淨化而是物資的生產;不再是個人素養的提升,而是透過更多消費,來讓感官欲樂得到更大的滿足。因此,只有當宗教信仰,不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作出任何犧牲時,它才有機會,繼續徘徊在人的腦海周邊,或被迎進心內。
 
道德規範的沒落
 
這種生存意義的脫位,會在許多方面產生嚴重的衝擊。最為可怕的,就是長久以來所尊崇的道德規範,將從此沒落。我在這裡並不是要吹捧過去,人性一向都不曾太可愛可親,史書也已論盡人類的貪婪、盲目與暴虐。更可惜的是,有組織的宗教,往往又都是犯了嚴重錯誤的惡行者之一。雖然如此,我又慶幸在過去的不同時代,人類的祖先曾崇尚過倫理道德,並以其作為生活上的正軌和規範。無論宗教在歷史上如何屢示缺點,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它確曾帶給不少人生存的意義,讓他們意識到:生命的根源,實是究竟的真理;讓他們知道,應該朝著這個最終極的目標前進。
 
可是,我們現在已與出世的理想背道而馳,遺失了在日常生活中可引導我們,作出正確抉擇的指南。顯而易見的後果,就是在世界上每個所謂最先進文明的社會中,以驚人速度擴散的墮落。在獨創風格的先進世界裡,城市已經變成了市井森林;酒精和毒品的濫用,成為最輕易逃避焦慮沮喪的途徑;充滿挑逗性的色情娛樂,不斷以日益低級的形式出現;就連中產階級的青年,也難以抵擋靠濫殺暴行來解悶的槍械文化。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家庭再也不是孩童可以從中學習正當品行和個人責任感的園地。反之,它已變成了一種給予大家方便的脆弱安排,主要是讓家庭成員可以互相利用以滿足個人需要。縱使這種趨勢,沒有淹沒整個斯里蘭卡,但我們已經可以見到它到處萌芽。因此,在現代化的蔓延之下,我們是有必要格外留神以防患未然。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