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提供給新世紀的佛教社會道德
快樂、平和、自由、安穩的生活目標

今日世界,充滿了環境暖化、貧富懸殊、飢餓、家庭破裂、人心疏離等種種問題, 作者擬訂出一套以南傳佛法為本的議案,表證佛陀在社會問題上清晰獨到的見地, 希望能夠依循它來建立社會道德,對治現今人類面臨的迫切問題。



就生活體驗的角度而言,佛教的最終目標是由四種主要因素所揉合:快樂、平和、自由和安穩。佛教巴利文三藏的名詞中,涅槃(Nibbāna)是謂parama sukha,意即最高層次的快樂;anuttara santivarapada,無上昇華的平和境界;vimutti,解脫或得度;anuttara yogakkhema,擺脫了束縛的最終究安穩。雖然,這些因素,似乎都與現在的環境扯不上關係,但細想之下,會發覺:它們其實與我們,甚至任何宗教信仰人士的心願都很有關連。在審察自己一般行為背後的動機時,便會清楚看到我們所渴望的,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快樂、平和、自由與安穩。我們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並非因為我們的心願與其相反(因為沒有人會專意尋找悲傷、愁惱、囚困和危難的),而是因為我們誤解它們,不懂得如何去達到那種境界。
 
在無明和妄想的影響之下,我們用錯誤的方法去尋找真善美。就像一個要從斯里蘭卡北方的康提鎮到南方可倫坡城的人,卻走上往北的路:
 
一、我們不能辨別「真正快樂」與「感官欲樂」是兩回事,因此,我們只懂追逐短暫、墮落和會導致焦慮的感官滿足。想要從快感之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就好比口渴時狂飲海水一般,飲得愈多就愈是口渴。
 
二、同樣地,我們以為「平和」,單指「沒有衝突」。便以抑制對方和欺壓周遭的環境事物,來達到這目的,期間全沒察覺到:這種行為,到頭來會自取滅亡。
 
三、我們把「自由」當作是「為所欲為」的認可,隨著意欲衝動行事。我們要求得到任意妄為的權利,作事不計代價後果,也不打算承擔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
 
四、我們又以為安穩只是保護自己,不受外來的傷害。於是在家裡裝置了最先進的保全系統,然後再把自己的家園藏在高高的圍牆背後。但到頭來仍無法覺得真正安穩,每天依舊活在恐懼的陰影裡,內心充滿焦慮和不安。
 
佛陀毫不含糊地教導我們:必須往內心觀察,才可達到我們嚮往的目標。他清楚指出:一定要解開把我們精神緊繫於苦惱的枷鎖,才有機會獲致真正的快樂、平和、自由與安穩。這些枷鎖正是心中的染污:貪、瞋、癡,以及它們所滋生的憤怒、奸詐、嫉妒、慳吝、虛偽、倔強、驕慢、自負、虛榮和自以為是。因此,我們如要降伏它們,需要把航線轉向,讓導航燈照往本心,將精力投資在自我淨化這件大事上。
 
雖然對我們這般在凡塵俗事沉淪的世人來說,圓滿的涅槃境界似乎遙不可及,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絕對達不到。涅槃的意思是「去除貪瞋癡」。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漸次減輕三毒,直至達到熄滅的目標為止。在日常生活上應著重什麼?先要「轉回頭」或「向內心深處著手」。要從目前的處境邁向涅槃,平時就一定要用功,來減輕一切染污對行為、言語和思想的影響。要以不貪來取代貪,而不貪就是:布施、無執、知足和簡樸。佛法不主張蓄貨歛財,而強調施予。修行「布施」是消除貪心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又可以讓他人受益。使自己長養瞋怒和反感,倒不如讓自己對他人長養「慈悲」之心,繼而再互相扶持並達到共同的目標;處逆境時,以「忍辱」及平等心對待。我們不要停留在癡心妄想的雲霧之中,應該積極增長「智慧」,去了解和徹見人生背後的必然定律。
 
踐行八正道
 
自我淨化的實踐,就是指踐行培養德行、定力和智慧三個範疇的「八正道」。以上的三個部分,目的都是為了次第控制和去除我們的精神污染。德行的修習包括正語、正命和正業三方面,提防我們形於外的行為有違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涵蓋正精進、正念和正定三方面的定力鍛鍊,是為了防止內心染污的生起,因而影響我們的思想。至於智慧的培養,則包含正見和正思惟兩方面,主要是為了拔除那些潛伏在心中最深層的染污種子。只有當這些染污被智慧連根拔起時,我們才可能直接洞視一切現象的真實,達至無明的盡滅和知見的圓滿。這就是可以引領我們在此生體現涅槃,達到最高快樂、平和、自由和安穩之道。
 
我在這裡要特別強調:八正道的修行,無疑是非常個人的事;但要知道,實踐八正道的後果,則與社會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和極具社會性的影響。我先前曾指出:「社會」並非是一個抽象的存在體,而是每個人聚集的共同體。如果拿它與一個生命體比較,社會的成員就如細胞;當身體的細胞健康出現問題時,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就會受到影響。因此,社會上每個人的行為、心態和價值觀,當然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健康了。
 
我們不要奢望整個社會都實踐八正道,單是希望「人們可以過著符合道德標準,且較正直和老實的生活」已經夠難了。物質和消費主義的黑暗力量是那麼強大、誘人,幾乎以排山倒海之勢衝來,實在太容易令人誤認為是不可推翻的真理。在全球經濟化的局面之下,商業文化的當道者實際已控制了所有的傳媒。因此,要消除消費文化這個海市蜃樓的假像,一點也不容易。只是,這種體系的毀滅性種子早已在其內萌芽,因為以下的現象已很明顯地表露出來:貧富懸殊;對一切不利於商業利益的侵略;對人類基本價值的渺視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對支持地球本身生存的天然系統,不負責任的濫用。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