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記得你:六可念法
第三可念——慈心的意行

《念可品》 諸比丘!此等,是六可念法。以何為六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或顯、或隱,現起慈之身業,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或顯、或隱,現起慈之語業,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或顯、或隱,現起慈之意業,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一切法得如法之利養,下於缽中所受之量,如是之利養,皆與有戒同梵行者共受用,無不分而受用,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一切無缺、無隙、無雜、無穢、自在、智者稱讚、無執、能發三摩地之戒,以其戒,或顯、或隱,遵同戒律,與同梵行者共住,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所謂令出離之聖見,令起彼正見而至於苦盡,以其見,或顯、或隱,具同見解,與同梵行者共住,是可念法。 諸比丘!此等六者,是可念法。



 
 
慈心的行為、慈心的話語,若缺少了內在的慈心是不能完成的。如果沒有慈心的意念,我們便無法在言行上表現出真正的慈心。第三種練習就是心的慈心,這被當作是一種可以每日練習的禪修,就像我們在這兒所做的,我們可以祈求全人類快樂安詳。
 
你要如何在他人面前表達由衷的慈心呢?你可以看著那個人,對他說:「願你一切平安、快樂、自在。」你也可以以慈心的眼神看著他,透過眼神來表達慈心。你不 必開口說任何話,但你希望他平安,並以愉悅的眼神看著他,這就是在他人面前表達心中的慈心。當他人離開時,以心念將慈心傳遞給他,這是當他人不在現場時的 慈心練習方式。
 
我們可以用肢體動作、言語、心念來表達慈心。但令人難過的事實是,這些特質在現代社會逐漸消失,人們似乎早已忘記這些特質,這也是我認為現今社會有那麼多不和諧與暴力的原因。
 
有時候是整個體制出了問題。就像有孩童到你家,你很害怕請他吃東西,因為只要食物出了差錯你就會被控告,這就是體系造成人們彼此之間的冷漠。你想要友善一 點,但不敢,你害怕萬一有什麼差錯會被誣告。像有人在路上跌倒,在去扶他之前你會有所顧慮,擔心因此而被反咬一口,事情嚴重的話還得上法庭。這樣的體制讓 人們彼此間喪失慈心,人們害怕對他人表達慈心,因為可能會惹上一些麻煩。這是其中一件關於一些「本應為卻不敢為」的事。法律是為了保護好人而制定,但有時 卻遭到人們的誤用、濫用,而反過來利用這些法律,只要受到一點點的挑釁、刺激就控告對方,這些法律讓人們彼此之間無法表現慈心。
 
還有,孩子們被告誡不能忍讓,要反抗、反擊、報復。當他們以這種方式被教導,他們如何能練習慈心呢?如果社會的每一成員都不練習慈心的言語及行為,這個社會怎能成為一個平和的社會呢?另外,媒體充斥著暴力,也是另一個導致人們彼此間沒有慈心存在的因素。
 
現在奧克蘭這個城市有了麻煩,人與人之間充滿很多暴力。這城市的市民已經組織起來,想找法子去糾正這種情形,我認為除非朝問題根源努力,否則事情很難解 決。這根源得回歸家庭和學校,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老師應該教育學生這些練習與這些特質,只有當孩子們內心充滿這些特質,他們的行為表現才能在可接受的範圍 內。也唯有如此,大家才能生活在安居和樂的社會中。所以,當人年紀還小,可塑性高時,在家庭、學校接受這些特質的練習是很重要的。
 
這些練習並不困難,也不需要花費什麼,你可以不用花一毛錢練習慈心,就能帶來非常好與理想的結果。它能改善團體、城市、國家甚至世界,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熱愛生活,他們也可以更安全地過日子,他們可以住得更舒適與安詳。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教導有關慈心的教法,在今日依然被運用著。我們將由練習這些特質得到很好的結果。這三項特質就是經由身、口、意來表現慈心。
 
當你走路時,你站在一旁先讓別人經過,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慈心。或者你可藉由尊敬比你年長的人來表達慈心。有許多方式可以表現尊敬、顯現慈心、表達慈心。
 
當一個人傳遞予人慈心,人們也以慈心回報他,慈心就像是一種共鳴的振動,它是來回雙向的,如果你給別人愛,對方也將回報給你。
 
當我們以言語表達慈心時,我們使用著柔軟善良的話語。這是非常棒的,在這國家人們常說:「祝你有個美好的一日。」或「祝你旅途愉快。」或「早安!」這些可能被認為是瑣碎的,但它們有助於溝通順暢,或搭起人們之間的橋樑。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