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隨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佛隨念─實修與運用



《阿含經》所說的念佛方法,是繫心憶念,專心觀想佛的形相,憶念佛的無量功德,包括觀想佛的身體、顏貌;佛的戒德、三昧、智慧、解脫、解脫知見等的五分法身。這是從隨念佛陀的功德入門,非常適合任何修學階段的佛弟子作為學習的業處。
 
對於現世的佛弟子而言,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者—釋迦牟尼佛,則是最熟悉及最容易憶念的一尊佛,所以常作為佛隨念的本尊。根據《清淨道論》的修法,「佛隨念」修習的步驟如下:
 
首先,禪修者需確立一個佛陀的功德作為所緣,記熟之後,進而緣取佛的形相,直到能在內心呈現清晰穩定的影像。接下來,轉而將心平靜專注在佛陀的德行,一直達到近行定,最後辨明心所依處,查到尋、伺、喜、樂與一境性,五個近行定的禪支,即是成功地完成「佛隨念」的修習。
 
現行在漢傳區域的「佛隨念」方法,則分為「稱名」、「觀相」、「唯心」、「實相」四種。
 
(一)稱名念佛:並非僅限於口頭的稱念,內心必須思惟繫念佛功德;由稱佛的名號,而體會到佛的功德。
 
(二)觀相念佛:初學者可先以「色身觀法」觀佛像;進而「法身觀法」,憶念佛功德。或先觀佛像,把佛陀的相好莊嚴,謹記在心、歷歷分明,然後靜坐,繫念佛相。
 
(三)唯心念佛:三界境界,都是由自心所作、所現,虛妄不實的。即使是能念的心,也是空無所有的,從而進入解脫門。這是從「觀相」而引入「實相」的過程。
 
(四)實相念佛:觀五陰身、生身、功德身、緣起等一切自性無所有,如幻如化,因緣生滅,而深悟一切無所有的空性為佛。
 
不管是南傳、漢傳系統,從實際修習的方法可知:修習佛隨念時,深度的了解並熟稔記誦佛陀的功德,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將自己的身心與佛陀的功德互相輝映,就會覺得親近佛陀許多,且內心是平靜、祥和、安全的。當你以清淨而崇敬的心情憶念著佛陀的功德時,我們的心便鎮伏了五蓋,因此而達到近行定的境界。
 
接著,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佛陀的功德,以便幫助我們成功地修習佛隨念。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