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佛三開示
覺知的訓練

提要:主講者先讚歎學員放下外在事物,提點用功法門,接著引導學員從當下開始,禮拜蓮座、發願、提肛、攝心、訓練覺知,到念佛感應。再從眼前的香板,談到面對世間的調適,舉例雨來風來、老與病,揭示世間不盡如人意的真相。前者屬座上修,後者是從生活中修。最後勸勉學員:要歡喜有人陪伴、慈心回向。



無論是走路、拜佛、念佛,對自己的身行都要保持覺知。坐的時候,自己知道臀部坐在墊子上,坐得很安穩。

 

念佛修行,一直叫大家放輕鬆。修行,輕鬆嗎?不輕鬆,要訓練覺知。當我們修行時,知道要大小便嗎?知道。知道要上廁所嗎?知道。知道肚子餓嗎?知道。修行是修到不知道肚子餓嗎?要知道還是不要知道?—要清楚地覺知。
 
就像這是我的手。手心是手,手背也是手,我們的心就像一面鏡子,照得清清楚楚,念佛的人能四兩撥千金。我看你們在跑香時,並沒有人撞到柱子,大家是跑到那裡就閃過去。這說明:你當下是清楚的,佛號依舊句句分明。你有辦法句句分明,又平安順利。
 
不是說修行,肚子就不會餓,是會稍微較耐餓,但是完全都不吃也不可能。修行用功時,該上廁所就要上廁所;肚子餓了,該吃飯就吃飯。生理的需要是人的色法,它自有一套機械運作,也運轉得自然平順,尤其隨著我們的心境安穩,它會愈來愈順暢。如果會痛、會焦慮、潰瘍,或者壓力很大,出現很多的精神問題,這些是心理性的。
 
修行可以處理什麼?假使我們身體不好、不能適應,它們都會反應讓我們知道。有時,你覺得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你告訴自己:「它又在抗議了,說我沒有照顧它。」我們就一面念佛一面摸摸它。如果身體真的太老化、故障了,就是要多動。這就是覺知。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