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
以佛心為己心

《佛遺教經》:「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印度朝聖之旅第九天,我終於來到經文中所記載,佛陀初轉法輪之處─鹿野苑,佛教已由佛陀接棒到僧眾的教團。



早上結束瓦拉那西—恆河參訪行程,上車後導遊告知大家,下一站即將前往本次朝聖之旅的最後聖地「鹿野苑」。鹿野苑距離瓦拉那西只有十公里的車程。與前幾天朝聖路途的安排—拉車少則二小時,多則十小時—相較之下,十公里真是非常近啊!途中聽導遊介紹:菩提伽耶到鹿野苑,至少近三百公里的路程。佛陀徒步行走了近三百公里的路程來到鹿野苑,此刻的我殷切等著這一站的到達,它標幟著佛法僧的出現在世間、佛教教團的法與律,佛陀怎麼說,怎麼做,此刻我心中何止被十公里、三百公里盤旋著,我陷入沉思中…… 

下了車,沿著公園建築的圍牆,走入鹿野苑出土的大片遺址,這座群鳥啁啾、扶木蒼翠的遺跡公園,園中的小徑十分清幽,據說當時這裡因為四處有鹿群行走、聚居而得名。我們來到鹿野苑遺跡最壯觀又最震撼人心的建築—「達美克塔」。這座巨大如山的大塔,建於西元五世紀的笈多王朝,是阿育王所造的紀念佛塔遺蹟之一,從磚石的浮雕中還可以見到當時古王朝雄偉的氣勢。佛塔的四周已經有來自:台灣、西藏、日本、印度的朝聖者用各國語言稱念佛名,繞塔、獻哈達、獻燈。我們在此進行此趟朝聖的最後圓滿共修—禮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共修後,我們恭請悟師父開示。

悟師父開示:「不管出家、在家,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要深入,同時還要學著提攜別人,這是你確實所知,也能再藉此體驗自己所了解的是否正確。……帶你們來這裡看一看,就是要你們來做學長。學長要帶著學弟學妹學佛。所以,自己要做一個信願修行度人的菩薩摩訶薩。菩薩團體。就從這裡開始。」

「就從這裡開始」,我省思:我個人的修學,最需要重新調整與開始的又是那裡呢?我在鹿野苑的博物館,找到了答案。
 
鹿野苑博物館是佛陀所有聖地中,最著名的博物館,其中有一座鎮館之寶,就是佛陀的初轉法輪像。來到鹿野苑,如果沒有前來博物館瞻仰此尊佛像,將是旅程的一大憾事。佇立於佛像前,淡柔的光中,佛陀是如此相好莊嚴,安詳收攝。低垂的雙眼、微微上揚的慈悲笑容,結著說法印的雙手是如此自然肯定。就幾分鐘時間,我原本散亂攀緣的心識頓時收攝,感受到那份沉靜清涼的法喜!  
 

當年,世尊千里跋涉找到昔日的五位同修,這五比丘認為悉達多半途放棄苦行,完全違背修行的精神,原本約定要以不理會的態度來面對他。後來在親見世尊的聖者風範後,放下所有的不敬態度。當下那份攝於清淨莊嚴的法喜,可能也正如我現在所感受到的這般祥和與殊妙吧! 

五比丘親見聖者風範並且開啟修行契機的歷程,讓我追憶起之前啟蒙我菩提心者,是當時在南部紫竹林精舍接引大專青年的見宥法師。

那年佛學社社長燕玲第一次帶我到精舍親近宥法師。我永遠難忘,當我跟著燕玲依樣畫葫蘆地學完五體投地的拜佛後,轉個身,宥法師已經來到身邊。當下我完全攝受於法師那莊嚴的儀表,清淨祥和的音聲。這份近距離親近僧寶的法喜,開啟了我往後學佛的菩提心。

當時宥法師已罹患重病,醫生告知只有幾年存活時間。於是,她將珍貴的最後歲月全放在陪伴南部的學子,除了於學佛上的接引與教導,也陪伴我們走過年輕歲月的種種調適。每天下課前往精舍培福掃地,總是看見宥法師陪伴學子談話的身影,那份慈悲的眼神與完全付出的耐心,讓人印象深刻。佛陀的家有這麼一位善知識,隨時等著你來請法,這是當年宥法師給我們的感動與回憶。

後來,我發心上山出家,宥法師已經回到香光寺養病。一天,我去探望她。宥法師儀態因病而顯得浮腫與沉重,但她仍歡欣我的到來,鼓勵我:「好好發願,護法龍天會護持你走過出家的考驗。將來出家後,會有更多法師當你的老師,教導你如何當出家人……。」之後,宥法師面對無常逼近的歲月,我也在佛門中接受師長及大眾師的教導繼續往前走。四年後,宥法師終是離開人間了,竟是由我來學習承擔這場告別式的法事。而我有這份承擔力,可以回饋師恩,也是師長、宥法師及大眾師長久接引、教育、相繼陪伴之下漸漸積累而成!
 
佛道是那麼長遠,佛陀剛開始是一個人走在這條路上,後來,也不忘帶著同修、一切眾生走向解脫之道。佛陀入涅後,將正法久住的使命託付給僧團。我們發願投入「菩薩團體」,就是願意將佛法的慧命繼續傳承下去。這其中除了個人發願投入,更需大眾發心護法,相互護持,佛法的傳承才能相續不斷!

離開鹿野苑前,我雙手合十向這尊初轉法輪的佛陀像發願:

「佛陀!感恩您初轉法輪,讓三寶得以出現人間,讓比丘尼有出家的因緣。
我願學習您修行的堅忍,度眾的悲心,觀看世間憂苦的自在與承擔。佛道長遠,我願以佛心為己心,就從這裡開始! 」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