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
你我都有顆摩尼寶珠

生命有值得我們關心的宗教層面。內心深處那份不安的悄然,就是一種覺醒—提醒自己:要常常回歸面對這份根本的關懷。



偉大的佛陀證悟了生命的真理,同時告訴我們證悟真理的過程!佛陀是一位善說喻者,常常藉用譬喻來說法:一位長者傳給兒子一顆摩尼寶珠,可惜兒子不知道自己有顆價值連城、無以倫比、可變現萬物的寶珠,他窮極潦倒流落街頭、受盡風霜。
 
有一個偈誦形容摩尼寶珠,意境也非常美:「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偈中的塵勞,象徵心中的摩尼珠沒有被我們珍視,就像披著塵埃;雖然如此,摩尼寶珠能發光發亮的本質依然不失。在生命的蕭瑟處,只要我們回頭珍視它——就像我舉起我的手,你看到我舉手了嗎?你看到了,這就是你的心在發揮作用。——它在那裡發光發亮、照見山河大地、萬事萬物。
 
摩尼寶珠的譬喻出自《法華經》。在《法華經》,摩尼寶珠詮釋了很重要的核心思想:人人本具佛性(覺性),從來不失、個個不無。佛陀悟道時,他發現眾生與佛本具佛性,眾生是未成的佛,佛是已成就的眾生。修行是識自本心,內外明澈,見自本性。自心本性,世人本自具足,只緣心迷不能自悟,正為六祖慧能大師說:「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眾生。」縱使大善知識開示引導,所知仍在自心本性,須在自性,不從外入。佛陀踏上一條古仙人道,這條道路從過去就已經有人走過;並確信未來還有很多人,可以踏上這條古仙人道;人人可以像他一樣證悟真理、證入佛的知見。於是佛陀就從菩提樹下起座,走入人群,一生說法不輟,開示眾生佛的知見,願令眾生都悟入佛的知見。佛陀是我們的楷範,先覺覺後覺,他是指引者、教授者、楷範者。
 
佛陀的證悟,以最明淨、清澈的覺知,徹見世間是生滅無常的緣起真理。這覺性,覺知、覺照的能力人人本具。人人坐擁一顆無價的摩尼寶珠。大家用功,洗滌封鎖的塵勞,有朝一日塵勞洗淨了,覺知、覺照的能力愈來愈光明。目前當下是在學習擦拭,也是在照破山河萬朵的過程中。——值得珍惜。
 

探究生命根本課題

 
大家在研讀班研讀佛法,領了畢業證書,如果可以因此升官、加薪,我們都皆大歡喜。為什麼呢?各位升官加薪少不了回饋母校、社會。轉動法輪需要經費,教室建築、維持的費用也很大。
 
以前的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兩句話把讀書與升官、發財連結在一起。學校、課堂固然是求學之處,以知識性、技術性是不可少,從事世間的職業,有一份工作,取得資身養家生活的資具,人才有尊嚴,也被肯定能力,這些生活資具的應用是不可少的,是應該要學的!從小到大,從年輕到年老,乃至最後的一口氣,都要認真學習。這些基本的生活是必須的。
 
然而,人除了生活、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你的根本在那裡?這是很內在的問題,要認真看待。如果處理事情能夠更安穩、安詳,你的工作、事業、家庭或人際關係,自然而然就會煥發光彩。這種煥發的光明是什麼?是靈明的覺知、覺照的能力。佛法可貴處:從根本揭開生命的奧祕,建立正確的知見,不再受無知、苦迫的輪迴與煎熬。
 
很多人學佛後都煥發生命的光彩。因此,我更肯定佛學研讀班要繼續辦。它提供給學習者的是:生命根本課題的探究。學校的圍牆是框框,也是事相。人活著應該突破框框與事相,探究更根本、更核心的教育內容。古人云:「學問之道無他,在求放心。」「放心」就是佛法說的「佛心佛性——摩尼寶珠」,把它找出來,恢復本來面目。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