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正宗分
2.4.2 詳答



按敦煌的版本,觀自在菩薩的答案,講空性的段落可分為二大段,第一大段講有學四道的修學情形,它又分為三小段,每一小段之前有舍利子。第二大段講無學道的空性情形。此三小段的分段是:
 
第一段:五蘊體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是受想行識。亦復皆空。
 
第二段: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無相無生無滅。無垢離垢。無減無增。
 
第三段:舍利子。是故爾時空性之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亦無有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
 
講完一個段落後,下個段落開始時,觀自在菩薩會稱呼舍利子。大乘的菩薩從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這段落稱為菩薩,無學道已成佛,故不是菩薩。所以菩薩有四個段落,剛才念的是三個段落。它們應該怎麼劃分呢?首先,資糧道、加行道變成一個,所以總共有三段。第一段為資糧道及加行道這二個階段的菩薩行者如何修空性,第二段見道時如何修空性,第三段為修道位菩薩,這個有十地,時間很長,這時候他們如何修學空性。總之,每個段落都講不同的道理。
 
玄奘譯的版本有些不同,舍利子沒有三次,但有學位的段落依然可分為三段。玄奘的譯本的三段是:
 
第一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以上是資糧道及加行道怎麼樣修空性。第二段是見道位時如何修空性。
 
第二段: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第三段: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到此為修道位的菩薩如何修學空性,以上三段講的是菩薩到底如何修學空性,其答案在此。當然後面「以無所得故」觀自在菩薩仍然繼續講空性。不過真正講空性的是前面這三個段落。以下一一解釋。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