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盡還甦時
回向



師父曾經對我說:「你還是很喜歡和人結緣的,明年可以去教佛學研讀班。」
 
當自己還在為這一句話感到愣頭時,突然師父話鋒一轉,迎面又是一句:「原本各分院不要你去教研讀班,是因為你不回向」。
 
就在準備釐清自己所認知的「回向」,與師父所言的「回向」圖像是否一致時,師父只開口說:「能在佛學研讀班上課,是由於許多法師的安排設想,帶領同學排桌椅、做清潔等等行政的工作,才提供這樣一個平台給大家的;不是授課法師一個人在台上一直教人家要怎麼做,要說多少的大道理;而是要怎麼跟這群人共事互動。你去聽聽看其他法師是怎麼回向的!」
 
後來,參考了其他法師的教學法和內容,對照自己過去獨斷獨行的習性做了一番省思,才驀然警醒,領略到師父之意。
 
原來,「回向」是除了個人於日常所作的功德分享外,在師父的指導中,「回向」更是一種互動,彼此之間敞開心胸的接納、尊重及無私的付出。
 
佛學研讀班提供法師們一處學習成長的平台,此平台是大家彼此共成的,不單是授課法師個人的能力所及,因此,凡事不能只看到自己而已。成就一個平台,還包括諸多共事者的付出,所以,要將共事者納入自己的意識中。無論在何時何地,遇著因緣若能無私地引介讚揚,讓他人也站在同一個平台,就是「回向」。
 
這一次,我超越了思考的慣性與限制,在「回向」的課題上,領略了師父的言教。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