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六重戒—悟因法師談菩薩戒(二):不大妄語戒
經僧人允許始能說法



菩薩戒裡有一條戒是大家也要學習的,那就是菩薩戒輕戒的第廿四條:「僧不聽說法輒自作戒」。
 
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僧若不聽說法、讚歎,輒自作者,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弘法利生是出家人的家務事,但從大乘佛教的立場來看,則是四眾弟子的責任。在家居士自己有弘法的熱情,希望能夠弘揚佛法,就須經僧團認可其知見是否正確,才能使正法久住世間。
 
「聽」意指允許、允諾;「僧不聽」是指僧人並不允許;「輒」意指「很輕率地」,「輒自作者」即指很輕率地就自己進行說法了。
 
一般而言,弘法都是在佛寺或在信眾多的地方,你有熱情要弘法,但想要在這個寺院說法,就必須要徵求寺主的同意,這是一種禮節,也是處理事情的先後秩序應該持有的態度。
 
所以,這些戒律看似會束縛我們,但我覺得它們是在教導我們,如果你在師父面前或在某個寺院弘法,當然是要先取得同意。以世間一般的作法來說,如果你要在公家機關或公共場所演講,或想推動什麼活動,不都是要徵得該機關或機構的同意嗎?所以,戒律是應該要學習的。
 
有的人會說:「持戒或學佛了,還要這麼多禮數,禮教真會吃人。」禮教會吃人是因為當禮教不知適時變通的結果,如果沒有這些禮教,社會秩序如何維持?再者,受持菩薩戒本就應該學著次第、禮節,藉由學習戒律,我們才能真正走上菩薩道,這難道不是我們要學習的嗎?我覺得我們學佛,做為一位菩薩,就要弘揚佛法。我們更要知道佛法落實在人間應該有的程序、次第,「知所先後」、「進退有據」,而且肯定我正在踐行這些時,都能尊重自他,這個就是我在學習的一個方法。
 
所以,佛陀在《佛遺教經》裡說:「自今以後,我諸弟子輾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除了這些法義以外,我們依照它應該有的世間安頓的程序來做,而且確實要如此落實,讓大家都能夠安頓。不應輕率地、虛偽地、輕浮地從事,就是應該知所進退,來弘揚佛法。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