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盡還甦時
冷眼熱腸大慈悲



在師父身邊學習了近五年後,我才真正觸摸到師父那近乎冷酷高傲的外表下,有份寬厚溫潤且源源不絕的慈愛。禪門中有一句「冷眼熱腸大慈悲」,這是見可對師父最深刻的印象。
 
民國86年,佛學院剛畢業半年,見可「憨膽」,應允了擔任新成立的「印儀學苑」監院。任執前,因對寺院運作不熟而心生退怯。師父近乎嚴厲地點道:「你不必精明能幹!監院的角色,是去把大家『圈作伙』,為同一個目標努力,並支持和你共事的人!」師父教導我領導的重要精神—授權與支持。
 
往後領執歷程中,遇困境時,見可最常服用的良藥,是院長開示課中的法語:「凡在順境、逆境中,都可汲取到成長養分的人,是最有福報的人!」
 
師父常說:「傳承佛法的使命談何容易?再怎麼樣的困難都要咬緊牙根,即使被打斷了牙齒,都要混血吞!」師父教導我—承擔與堅持。
 
民國93年,出國進修前向師父告假。師父不是溫暖地提攜及不捨地道別,而是用粗俗的台語說:「在國外你若亂來,無人知道,也無人管得到!」「這一踏出去,很難再回到僧團。若要學飛,要認清方向……」師父教導我—It is up to you。
 
若有人問起師父是誰,見可最常形容的是:她是一位眼尖智銳、實事求是、悲願很深而且不斷求超越的比丘尼。她最擅長掀底牌,總不容許你在自憐與自戀中閃躲。她的指導絕不會給你期待中的答案,而是切中你的現況身心和處境,把你從耽溺的情緒或受限的眼光中,拉到一個更貼近現實、更寬廣、更開闊的視野。
 
不過有時候,不知道是師父不夠善巧,或是弟子不夠虔信,兩敗俱傷的情況偶而還是會出現。
 
我想:這種獨特的教導風格,源於師父很重要的信念—相信人人有無限的潛能。而且,別無他人,你得要自己去連結這份「相信我可以」的信心。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