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開啓解脫之門的鎖鑰
理智與信仰的合一



 

「信」到底是什麼呢?「百法明門論」對「信」會做了明白的解析,它「信」是:「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什麼是「信」?首先以一確乎有實、有德、有能的實體,做為信仰的對象,然後對之生起「深忍」—— 深切的忍可,也就是透過深刻有力的理解後,得到生命堅定的智慧,生起不移的信心,並進而引發一股實現理想的希求與渴望,這就是「樂欲」。所以說「勝解是信因」、「樂欲為信果」,而其體性則為「心淨」,能令們煩惱、污濁的心靈,得到澄明的情淨。所以,經中每比喻「信」如水清珠,能清濁水,是我們內心深處對「真、善、美」一種真摯、純潔的景慕與嚮往。
 
什麼又是「信實」、「信德」和「信能」呢?「信實」是信有世間的實事實理,相信善惡業報及三世因果皆是真實,不可抹熬,生死輪迴、六道流轉也是確乎存有,乃至相信由於悟入法性,證得解脫自在的涅槃清淨,是三乘一切聖者所共契證的真實境界,這就是「信實」。
 
「信德」是信世出世間的聖人,皆有有漏、無漏功德,其中惟佛獨具最崇高圓滿的無漏智德,值得我們皈依效學。
 
「信能」則是深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本覺德性,只要依此覺性去開發,則皆有成佛的可能性。
 
綜合以上對「信」、「德」、「能」-三者的信仰,其實也就是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其中又可分為「住持三寶」和「自性三寶」二種。
 
信仰「住持三寶」,就是相信釋迦牟尼佛累劫以來,廣修六度萬行,今已圓滿無量功德,是無上的天人師;信五戒、十善、八正道、四諦、十二因緣、四攝、六度......諸法乃是究竟真理,依之修學,則能出離生死,到達涅槃彼岸;並相信僧伽即是追隨佛陀足跡前進,完成住持正法、慈悲濟世的傳燈之人。跟從他們的教導,能使我們在菩提道上善緣不斷,證清淨地。
 
其實,在佛法的修學中,對外相「住持三寶」的信仰,猶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而已,目的在藉此開發每一個人自心中本來的「自性三寶」。這也就是相信一切諸佛,乃至一切淨土皆是自心本具,不假外求;相信一念三千,一心圓具無量萬德莊嚴,此即大乘起信論說的:「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信「自性三寶」,用無所住的智慧心,上契諸佛真實之理,下行一切六度萬行,以獲得無漏功德,能這樣信、行,便是正信「自性三寶」。
 
故從深刻面來考察,佛法所謂的「信仰」,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只是燒香、禮拜、祈福、消災的層次而已,推到極至,它不但是我們生命真、善、美的泉源,也是湛妙清澈的觀力,甚且還是策動一切淨善行為的原動力,像這樣融合了「智慧」的「信仰」豈是一般的神教信仰,所能比並齊觀的呢?
 
歷代祖師大德的修學,莫不首重立「信」。如清朝徹悟大師在其語錄中曾經捉到佛弟子應有的十種信心——一、信生必有死,二、信人命無命,三、信輪迴路險,四、信苦趣時長,五、信佛語不虛,六、信實有淨土,七、信願生即生,八、信生即不返,九、信一生成佛,十、信法本唯一。
 
明末蕅益大師在所著的「彌陀經要解」裡也談到:「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其中如「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堅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龍樹菩薩更比喻修學佛法的人,有了信心,就如有手的人入寶山,可採諸寶以歸,又如柔軟的牛皮堪作種種物飾,而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如無根的枯樹,雖然澆水、施肥,終不能結出華美的果實。楞嚴經上說的更好:「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好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信」原是生命的妙指,有了這妙指,我們才能演奏出悠雅動人的生命樂章。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