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盡叢林叩盡關



 

曾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你若不雲遊各寺十方,即好像是一尊菩薩,而尚未開光。」可見行腳參方在僧人修學的過程裡,佔著多麼重要的地位。 

明朝憨山大師早年在各地雲水行腳,覺得江南氣候溫暖,風景秀麗,身心容易懈怠放逸,所以決定前往嚴寒的北方磨礪自己的道心。一日在廣陵托缽時,有位路人好奇地問他: 

「聽法師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現在正是下風雪的季節,天氣酷寒,為什麼來到這裡呢?」 

「我來是為了參學訪道。」憨山大師回答。 

「山明水秀的地方,多住有賢能的大德,何必到這天寒地凍的地方參學!看你凍成這個樣子,我實在不忍心啊!」 

「謝謝你的關懷,我雖然感覺很冷,但是對求法我仍有堅強的信心,這區區寒冬,並不值得畏懼啊!」 

「看法師身穿袈裟,手中只有一缽,這樣出外的生活也太簡單了!」 

「我有三衣一缽,足以看輕萬鐘富貴。」憨山大師聽後,堅定地這樣應答。 

中國僧人以寺院為據點,憑著求法、弘法的熱誠,三衣一缽,從一寺到另一寺,走遍大江南北。走過絲路,帶動了中亞文明;航過海洋,促進了日、韓等國文化的發展。寺院則成為佛教的精神中心,歷經戰爭烽火,朝朝代代地流傳至今。而這一切,其實不過是僧伽生活中「住」與「行」的兩個向度。本期專輯仍以〔中國僧伽生活〕為題,承續上期,從「住」與「行」為您介紹中國僧人生活的空間與行腳參學的艱辛。 

教育是百年大計,本期〔宗教與教育〕針對專業人士的定義和社會功能,探討今日專業人士的養成和現況,進而說明佛教宗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期使未來宗教專業教育制度與內容能夠完備,宗教師應世化俗的功能更為增強。〔每期話題〕則分別與您討論教材編審以及行人走路的問題。 

後唐志安法師曾有一首詩:「一缽雲遊千萬山,雲山都在有無間。聞鶯看鴈緣何事,訪盡叢林叩盡關。」僧伽透過行腳參方,走過雲山萬里,也走上自度度他的道路。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