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奇的精靈與舍利



 
桑奇,一座矗立在印度中部的古老廢墟。
 
千百年的光陰悠然飄逝,桑奇歷經幾度興衰。今日我們站立在桑奇之前,所面對的不只是時間或地域的隔閡,一種屬於文化與宗教的迷霧更籠罩其間,因為桑奇的雕刻記載了佛教與印度民間神話混合而模糊不清的地帶,也隱藏著許多佛教神秘圖騰之謎。
 
巡禮桑奇佛塔,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佛教與印度是如此密不可分!佛陀不是一個從天而降的神人,佛教也不是一個憑空誕生的宗教,佛陀曾真實地活在古老的印度;而印度這片廣袤的土地,也如實地紀錄了佛陀從人而至覺悟成佛的過程。就像大地生長果樹般,印度孕育了佛教,同時也影響了佛教,許多佛教的儀軌、教義乃至神祇,都有著來自印度民間本土信仰與傳說的影子。這或許是佛教在傳教時不得不吸收印度本有的文化使然,也可能是文化與信仰之間自然融合的結果。
 
例如桑奇大塔中就有許多男女藥叉的雕刻,藥叉—印度民間信仰裡的精靈,後來成為佛經記載的「天龍八部」之一,甚至更成為藥師十二神將。又如三塔所刻的鬼子母,原是印度民間傳說中有名的鬼子母神—訶利底,後來受到佛陀的感化而皈依佛教,成為佛教的護法神。而這信仰日後更進入佛教的祭祀體系,直到今天在中國寺院都可見施食儀軌;日本學者甚至認為懷中抱子的鬼子母,在數世紀後與觀音信仰融合,演變為「送子觀音」的形象……。印度藥叉信仰對佛教的影響深廣,可見一斑!
 
「卍」字與「三叉圓輪」的形成及演變,是印度佛教美術發展的二大謎團。桑奇雕刻中有許多美麗的卷曲花葉,考古學家認為是由「卍」字變化而來。事實上,佛塔本身的建築結構,規範了人們右繞的方向,即已透露了「卍」字的符號秘密,如桑奇二塔的東、南、西、北四座欄楯連接起來,便是一個「卍」字。而桑奇大塔中出現的三叉圖騰,結合三叉戟與圓輪圖案,形成「無堅不摧、吉祥勝利、破除無明」的聖物。由於佛陀時代海上貿易頻繁,海神信仰極有可能因此傳入印度,而海神手中所持的漁人用的三叉戟,便經由海陸的交流,成為印度教與佛教的圖騰。
 
雖然,重重迷霧鎖桑奇,真理的光輝也同樣照耀著桑奇。在二塔挖掘出十位傳法師的舍利,這個發現填補了阿育王派遣傳法師到世界各地弘法的模糊歷史;而三塔所出土的舍利弗、目犍連舍利遺骨,證明了聖弟子的真實存在,原始佛教的風光霎時重現眼前,令人追憶起兩位追隨佛陀的聖者的智慧身行……。儘管兩千五百多年過去,佛陀與尊者們又何曾遠離?桑奇迷霧中所透顯的舍利之光,是何等動人!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