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87 期
2006.09.20
菩提長老 講 / 釋自鼐 譯 / 編輯組 整理 / 蔡志忠 插圖
流轉或還滅:《正見經》中十二支緣起知漏之四諦
漏的定義
「漏」的英文為taints,有汙染的意思,我並不喜歡這樣的翻譯。「漏」的巴利文是是āsava,我覺得中文翻譯得很好,「漏」這個字本身有「水流」之意。巴利文āsava是從梵文字根√Zru所衍生出來的,āsava的前置詞「ā」有方向的意思。有的學者把這方向譯成「流出」,有的學者把他翻成「流入」。我覺得比較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境流入心」。
āsava(漏)指的就是深藏在我們內心的煩惱,當這些煩惱流上來後,就污染我們的心。這聽起來與「隨眠」的意義相似,我實在不知道如何解釋漏與隨眠的不同,唯一不同的是「āsava」有三種,隨眠有七種。早期經典只列出三種漏,如《正見經》中所提出。
三種漏
欲漏
有三種漏:「欲漏」,是對感官的渴愛;「有漏」指對存有的渴愛;還有「無明漏」。
「欲漏」指單純對感官的欲愛、渴求,是內心很單純的欲求。當它從內心深處浮現到認識活動的心時,則會對感官產生渴愛的行動。
有漏
「有漏」是有情內心深處對存在的渴愛,當它浮現到內心,就呈現對「存有」產生渴愛的心理活動。
無明漏
「無明漏」也非常深層,無始以來就深藏在眾生心中,令有情的心被迷惑、無知所覆。
無明與漏的關係
經文說明三漏的定義後,接著提到「由於無明的集,而有漏的集。」可見「漏」是「無明」生起的緣,接著又解釋,因為「無明」的生起而有「漏」的生起,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如下圖所顯示的關係:無明是漏的緣,漏又是無明的緣。
無明 →(無明)漏 →無明→(無明)漏 →無明 (現世)
在「三漏」中有「無明漏」。我們要問:在「漏」中的「無明」和在緣起的「無明」,這二者的關係是什麼?根據註釋書解釋:如果單說「無明」指的是現世的無明,「無明漏」是前一世的無明,是導致現世的無明的緣。而前一世的「無明漏」又從哪兒來?是之前那一世的無明所構成。也就是前二世的「無明」是前一世「無明漏」的緣。
因此,我們可說此世的無明為前一世的無明所生,每一世的無明都是因為前一世的無明而生,如此連續不斷。所以佛陀說輪迴是找不到一個開始的,因為我們找不到無明的起始點。
但這並不表示無明沒有終點,要終止無明是有可能的,佛陀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讓這黑暗的無明停止。佛陀以他的智慧照耀了我們,也向我們指出如何終止無明的可能途徑。
終止無明的方法就是終止「漏」。終止「漏」必須依著「八正道」而行,就是從正見到正定。最後舍利弗以這段文作為此經的結語:「朋友們!當一位聖弟子像這樣知道漏,像這樣知道漏的集,像這樣知道漏的滅,像這樣知道通往漏滅之道;他就能完全捨斷貪的隨眠,除去瞋的隨眠,根除「我是這個」的見和慢的隨眠,斷無明,生明,就在現世今生達到苦的邊際。朋友們!這樣就是聖弟子擁有正見,見解正直,對法具足證信,達到正法。」
隨堂問答
問:請問《正見經》架構的意義?
答:《正見經》前四個主題:善惡業、四食、四聖諦和十二因緣是佛陀教法中主要的四大主題。同時這四個主題也可說是緣起的普遍原則。因為皆是在探討因緣的關係。「漏」在這部經中出現可說是比較特別的。因為漢傳的阿含中並沒有「漏」,可能是後來加上去的。這四個主題可說是佛陀教法的概論,有助於新學者對佛陀基礎教法原則的了解。
問: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會基於正語、正業、正命而同時生起,是否有可能一個人沒有持戒清淨,但其他的道支仍然可以生起?
答:就是這樣,有人誤解一定要持戒清淨,才能修禪定。但只要虔誠地努力持戒,而禪修也能幫助持戒清淨。並不是要持戒清淨才能學禪修。而是禪修和一心虔誠要努力持戒清淨的心,會讓我們持戒漸漸地清淨。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