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開課:修行入門的九堂課
第九堂:大家一起來念佛



勸念佛

 
日子過得清閒,有很多自己時間的人,應該要多念佛。子女們都已成家立業,兒孫自有兒孫福,正是我們可以盡心盡力念佛的時候,每天念個幾千乃至幾萬聲。
 
有時很忙,有時有空閒的人,也應該念佛。責任還沒能完全放下,事業或家庭的事忙起來團團轉,空閒下來也還有一些時間。雖然時間不多,也可以在該做事的時候做事,一有空時就念佛,每天念幾百聲乃至幾千聲。
 
非常忙碌的人,更應該念佛。整天為著企業組織或家庭奔波,雖然很少有空下來的時候,也要在忙裡偷閒一下,利用時間念佛。每天早起的時候,念佛十聲,乃至在一天中,能念個幾百聲也是很好的。
(蓮池大師/〈普勸念佛〉)
 
念佛攝心
 
念佛的方式有:默持、高聲持、金剛持等。若大聲念時覺得太費力;不出聲在心中默念又容易昏昏欲睡;那就使聲音在唇齒之間,保持佛號綿綿密密不斷,這就是所謂「金剛持」的方法。在念佛用功時,不要執著一定用何種方式。只要覺得費力了,不妨就改成默念;一發覺自己昏沉想睡覺,就馬上轉換大聲念佛。一般人念佛時,若只是手裡打著木魚,隨意念著,是無法得到念佛的利益的。
 
念佛時,每一句佛號要都能從嘴巴出,從耳朵聽進去,聲聲喚醒自心。就像一個人睡得很熟,旁邊有人叫著他的名字,這個人就能被叫醒。所以,念佛是最能攝心的。
 
現在的人不肯念佛,是因為輕視西方;不知道求生西方淨土,是大福慧的人的選擇。
 
看看四周,一天中死去的人不知有多少,不要說往生西方了,就是能升天的,千百人中都少有一個。有一些自負的修行者,也只是不失掉這個人身而已。佛陀慈悲而教導了念佛法門,為什麼我們卻不肯念佛呢?
(蓮池大師/〈警眾〉)
 
持名念佛
 
想要快些脫離輪迴的苦迫,沒有比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更好的方法了。如果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又沒有比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更重要的了。信而堅定不移,願而至心懇切,雖然是散心念佛,也一定往生。信心不真,願心不猛,就算是一心不亂,也與往生無緣。
 
「信」,要信些什麼呢?一、信阿彌陀佛的願力。二、信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三、信六方諸佛的讚嘆。社會上一般的正人君子,都不隨便妄語了,更何況是阿彌陀佛、釋迦佛、及六方的諸佛呢?如果連佛的話都不能相信的人,實在是很難度的啊!所以,一定要生起深切的信心,不要疑惑不定。
 
什麼是「願」?在任何時候,都要對這娑婆世界的生死苦迫感到厭惡,而對淨土的菩提之樂,心生渴仰與嚮往。日常不管做什麼,是善是惡,只要是善行,就回向求生淨土;惡事,就懺悔發願往生。除了求生淨土外,沒有其他第二個選擇,這就是「願」。
 
當具足了信、願而來念佛,念佛就成了往生西方的正行,改惡修善都是助行。然後隨著工夫的深淺,而分為往生的九品四土,這只要自己覺察就能明白。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心多散亂者,即是下品下生;散亂漸少者,是下品中生;不散亂者,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亂,不起貪、瞋、癡,是中品的上、中、下三生。若念至事一心不亂,而斷見惑、思惑,也能伏斷無明者,就是上品的三生。能信願持名,消伏業障、帶惑往生的,是凡聖同居淨土;見、思二惑斷盡而往生者,是方便有餘淨土;破一分無明而往生者,是實報莊嚴淨土;信願持名持到究竟之處,無明斷盡而往生者,則為常寂光淨土。
(藕益大師/《靈峰宗論卷四之二.持名念佛歷九品淨四土說》)
 
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沒有什麼奇特的,要訣就是「深信」、「力行」。念佛要達一心不亂,沒有其他的方法,在最初練習的時候,必須利用念珠計數,數得分明。一天計畫念多少聲,就要決定一聲也不缺地做完功課。久了就會純熟,可以不念自念,佛號自然從心中產生。能練習到這樣,念佛時用念珠計數也可以,不計數也沒關係。不要剛開始學習念佛,就盡說些好看話:什麼不著相,什麼圓融自在,這些都是信不深,行不力。就算說得頭頭是道,和解脫生死有什麼關係呢?臨命終時,能用得上力嗎?
(藕益大師/《靈峰宗論卷四之一.示念佛法門》)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