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開課:修行入門的九堂課
第六堂:當一個真實善人



一般人如果能濟弱扶貧,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大善人。一個在家佛弟子,更要在這些基礎上,了解什麼是佛陀所教導的「善」,時時以此修正自己,幫助自己走在醒覺的正道上。

 
心的十一個善的作用
 
就唯識的觀點來說,心的作用可分為五十一個。而其中稱為善法的,只有十一個,其他大部分都是屬於惡的。這十一個善的心,是:信、精進、慚、愧、不貪、不瞋、不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如 果,心完全具足這十一種善,就可以說是一個純善人。只要少了其中任何一項,在德行上,就是有缺漏的。佛弟子可以依這樣的觀點來修持善法。首先,對這十一個 心的作用,能清楚地了知與辨別,時時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究竟是哪一個善法有所欠缺?哪一個善心不容易生起?能夠如此用心,才是一個真實善人。
 
善 心,就是清淨真心,是一切眾生本具的。若能如此觀察善心,一切的惡法就不會現前,心自然清淨。或者可進一步練習深觀,參六祖大師開示慧明法師:「不思善、 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公案。若是歸心淨土法門的修習,則依此觀察善心,一心念佛,在此生便可斷生死,不再受輪迴之苦。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五.示湘潭諸優婆塞》)
 
增福增壽的方法
 
能夠長壽,可以說是享福培福的根本;而有福報,又是修慧的基礎;能夠在每一念上覺察而提醒自己,更可以說是智慧萌發的起步,福壽的根源了。若能常常思惟生病時的情況,世俗的心就會慢慢消失;能常思惟死亡,想要修行的念頭也會自然地生起。
 
當 一個人正面臨「病」與「死」的逼迫,有什麼「我相」可恃持的?有什麼五欲好貪?又有什麼名利好眷戀?有什麼古董、財產可以帶走的呢?不再堅持著「我」是什 麼,「我見」因此而降伏;不貪著五欲,煩惱便輕了許多;不眷戀著名聲,就沒有體面不體面、沒有面子的問題;知道錢財是帶不走的,就不會過份追求身外之財, 而所擁有的財物,也會願意布施修福。
 
能 遠離「我」、「我所」、執著與煩惱;對於他人,就能不論聖賢凡夫、聰明愚笨,都當作是未來佛般地看待。既然每天所看見,所接觸的都是未來佛,則所有可以供 養及恭敬未來佛的行為,沒有不盡心盡力去做的;凡是可能不利或氣惱未來佛的行為,也就會克制自己不去做。真能依此實踐,就一定會增福增壽。
 
如果不能時時刻刻在心中念著未來佛,福慧也就無法在分分秒秒中累積。一個人若不能修福修慧,就算僥倖能活到一百歲,最後,也終將與草木一同腐朽罷了!
(藕益大師/《靈峰宗論卷二之四.示靈奕》)
 
不如持咒
 
在家居士,五欲濃厚,煩惱根深,每日深陷在五欲與煩惱不斷現前的氛圍中,就如放在爐火上的一鍋湯,總是沸沸滾滾,哪裡有一念清涼的時候呢?
 
雖 然發心修行,但總是不肯在實際練習上多用些心。一些自認為聰明的,不過學些佛教的知見,好與人談辯;念佛的人,又總是把念佛看得太平常,不肯真下死心來練 習;又有一些自命清高、喜歡標榜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人,聽說了參禪頓悟這樣的法門,就自認自己是學佛的上上根器,不用什麼修行,記得禪師們的幾則公案,口 頭上這裡來那裡去,這是最可憐的了。
 
看來若是真實發心,怕生死的人,不如就從持咒(準提咒)入門,以一片懇切心來持,是最容易成就的。在家學佛者,可以從持咒的方法練習起。
(憨山大師/《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七.示顏仲先持準提咒》)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