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開課:修行入門的九堂課
第五堂:如果你動不動就生氣



大部分的人在學佛後,於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雖然多了一層觀照,但由於長久以來,已養成了某種待人處事的觀念和方法(這些觀念與佛法的教導並不一定相應),便習慣性地以自己的方式來回應。到底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的功課呢?忍辱就是該有的學習態度及方法。

 
了解情緒從什麼地方來
 
「一切眾生生死苦具,皆以有我而成;無上菩提福慧莊嚴,皆以無我而至。」因為有我,所以有個相對的「他」,我與他就對立了起來。有了對立,便有「是」與「非」,有了是非,就分出了喜愛的與討厭的,於是遇見喜愛的人、喜歡的事,就感到高興順意;討厭的就生氣不高興。如此想想,造成自己情緒波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誰使我生氣呢?
 
從心意調柔安忍做起
 
一般人守著有個「我」的觀念,就如堅守著城池般牢不可破。老子曾說:「柔勝剛,弱勝強。」將自己的身、口、意調柔,是練習的開始。因為「我」是如此堅固跋扈,所以,受不了別人一句不好聽的話,一件不順意的事,就會無法安住。稍微挨點餓、受點冷,就不能忍受,對於自己的一絲欲望也無能為力。如果不能在這些事中練習安忍,結果就只是再一次加深自己對「我」的執著罷了。所以,佛陀總是告訴弟子們:要修和合行。藉由一次次的柔和安忍,來鬆動自己根深柢固的我執。
 
忍辱的練習
 
任何時候,都將忍辱的功課提起來練習。當心中出現某種想法時,看自己能否不妄動;採取任何的行動前,先冷靜不衝動;遇到過不去的關卡,安忍地耐下心來走過。生活中所經歷的喜怒哀樂,都是試驗忍辱最好的情境。
 
能經常這樣練習,心就不敢妄動,身也不敢妄作;事不敢妄為,情不敢妄發。如此,忍辱逐漸有力,而我執慢慢起不了作用;當我執減少,就能化解人我之間的對立,心也將更趨於平靜。不論在生活應用或生命提昇的層面中,忍辱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練習。
 
(憨山大師/《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二.示法錦禪人》)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