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上
願做白蓮花般的菩薩



我們學佛之人,大都嚮往著無垢染的美好淨土。比如佛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藥師淨土、彌勒兜率內院,還有藏地嚮往的香巴拉淨土、蓮花生大士所在的鄔金剎土等等。嚮往淨土是非常好的,佛也說了讓大家發願往生淨土,從而通過這種因緣不再六道輪迴受苦,在淨土中修行直至成佛。

 
發願往生淨土是必要的,然而,如果悲心重的菩薩,是可以發輪迴六道度化眾生的願。像地藏王菩薩就是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願,度化著數不清的頑劣眾生。我們來看看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未成佛時是如何發大願,據《釋迦佛廣傳.白蓮花論》記載:那時釋迦牟尼佛為一名海塵婆羅門,勸請大家在寶藏如來前發無上菩提心,並發願成佛度化眾生。當大家發完願後,輪到海塵婆羅門發願了。海塵心生一念:所有菩薩皆捨棄濁世眾生,我應當為濁世眾生發願。於是,海塵婆羅門便在佛前發下大願,住持濁世剎土。
 
從這裡看出佛祖的悲心宏願是多麼偉大,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當初發心攝受這些濁世的眾生,我們沒有佛法的指引,就將在慘酷的輪迴中,無有解脫的一天!既然我們得到佛陀的慈悲救怙,學佛的佛子們,為什麼不能像偉大的佛陀一樣發大願,救未來濁世的眾生呢?
 
發願往生淨土固然可喜,在修到一定程度後,六道更是我們需要去的地方,因為許多可憐的眾生,更需要佛法的幫助,使他們脫離惡道。其實,六道與淨土本無分別,只是我們的心有所分別而已。釋迦佛雖住持在濁惡世界中,但成就者觀來與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有差別的。一切的顯現都出自我們的內心!
 
寶藏如來聽完海塵婆羅門的願後,他對海塵婆羅門說:「海塵婆羅門,菩薩有四種懈怠:發願轉生清淨剎土;於心地清淨眾生前,廣做如來事業;得菩提後,不對聲聞根機眾生說法;得菩提後,欲長久住世。有此四種願之菩薩,只如鮮花,非為白蓮花般菩薩,也不稱其為大菩薩,所有菩薩均等同於此種鮮花般菩薩。
 
菩薩亦有四種精進:發願住持不清淨剎土;於心不清淨眾生前,廣做如來事業;得菩提後,亦說聲聞法;得菩提後,住世時間不欲過長、亦不求短。有此四種精進之菩薩,可稱為白蓮花般菩薩,非鮮花般菩薩,亦可稱之為大菩薩。」為什麼稱之為白蓮花般的菩薩?
 
就是因為蓮花開在淤泥當中,這些菩薩是在五濁惡世度化著剛強難化的眾生,他們有強烈的悲心,一般的菩薩是無法做到的。由此我們更懷著虔敬之心深深地感激釋迦牟尼佛,正是因為釋迦佛當時的宏願,而使我們這些末世眾生在黑暗當中獲得明燈指引,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一件事啊!
 
我們需要白蓮花般的菩薩,也願我們發救度濁世眾生的願,成為猶如白蓮花般清淨,在污泥中綻放美好的菩薩!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