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上
學佛,從母親生病說起

母親開始吃不下東西,容易動怒,遷怒別人,怨天尤人,最可怕的是憂鬱情緒出現,曾有輕生念頭。為此,在晚間睡眠時,我與母親同床共枕,並規定她要讓我牽著手入睡,如此一來,母親夜間的一舉一動,我才能掌握。



 
談到學佛,我必須提到我的母親—楊春美女士。對我而言,她是一股力量,一股感動我、推動我走向佛法正道的力量。

母 親與我常開玩笑地說:學佛前,長期為病所苦的她,像個「不定時炸彈」,稍不順心,即刻引爆,不但自己遍體鱗傷,周遭的人也被波及而灰頭土臉。幸而母親在 94年進入佛學研讀班,去年畢業。現在,她的種種轉變,使我非常敬佩!母親在每日作定課誦《心經》中捨去了「貪念」;在禪修課程中,修慈悲觀時,放下「瞋 恨心」;在法師授課後,面對「八苦」中的「病苦」能淡然處之,與疾病和平共處,並以感恩心,用身體的病苦和日常生活作為道場來修安忍,不再怨天尤人……。 母親特別感恩精舍和法師,讓她能放下貪、瞋、痴,不再背著「三毒」的包袱過一生。我想,這就是「身教」最淋漓盡致的表現了。
 
我在大學畢業 後,依照計畫到美國準備攻讀諮商輔導研究所,當一切準備就緒,卻傳來在台灣的母親身體不適,極需我照顧,甚至可能要換肝的消息。當時人在異鄉的我,決定回 國陪伴她。我深知我是母親的支柱,有我在身旁給她力量,她會更有勇氣面對病痛。一開始,我心急如焚與醫師討論母親的病情,也討論捐肝事宜,我已做好捐肝的 準備,誰叫我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看著母親日漸消瘦、日益憔悴,心中的不捨無法言喻。後來醫生的建議是:先試試注射「排毒針」一年、「干擾素」半年。(每週一、三、五到台大打排毒針,二、四、六由我負責注射干擾素)。

到台大打排毒針這段時間,母親已因長期打針,造成血管不容易注射,往往都要多挨好幾次皮肉苦。因此,漸漸地,母親與我在進入醫院前,總會在心中默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除了祈求打針順利,也希望心能平靜。

注射干擾素就好比化療,病患會因此出現許多副作用,例如:發燒、紅血球和白血球下降、食慾不振、掉髮、憂鬱、脾氣暴躁……。醫生的交代,我小心翼翼地記下來。

治 療一段時間後,副作用果然漸漸出現—母親開始吃不下東西,天天發燒、頭暈、走路不穩;沐浴後浴室出現大量掉髮;容易動怒,遷怒別人,怨天尤人,最可怕的是 憂鬱情緒出現,曾有輕生念頭。為此,在晚間睡眠時,我與母親同床共枕,並規定她要讓我牽著手入睡,如此一來,母親夜間的一舉一動,我才能掌握。而我也想藉 此傳遞我的愛與力量,讓她明白:她一點都不孤單,因為她有我。

我常抱抱母親,對她表白我的愛。面對母親,我本來就不是一個「愛在心裡口難開」的 人,我總覺得「愛她就要讓她知道」,「愛她就要讓她快樂」。不過與病魔對抗,當然會有精疲力竭的時候,當母親多次想放棄時,我告訴她:「我知道我們緣份還 未盡,老天爺不會捨得讓我失去你,因為我是這麼的努力珍惜與你的這段情……。」

就這樣,我們母女倆攜手走過一段很長、很艱辛、很難忘,但也很值得感恩的日子……。

生病期間,母親曾向佛陀發願,如果還有明天,她願生生世世護持三寶,在精舍當醫療志工。看著母親的病情逐漸穩定,稍放下心的我,才漸漸想起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時間雖然過了很久,內心卻仍有遺憾;但我了解「有捨才有得」、「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先將理想埋在心中吧!

去年,終於進入佛學研讀班研讀。我懷著歡喜心,期待自己能像吸水海綿般,在這片浩瀚佛海中盡情地汲取、吸收。我才知悉人生有八苦,才明瞭原來我也體驗了佛陀的真理,經歷過愛別離苦、求不得苦……。
 
在 一次偶然機會,參與高雄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此時心底深處對諮商輔導的熱忱,猶如火苗般再度悄悄燃起。一年後,培訓終了。考試時,筆試輕鬆過關;面試的結 果,卻令我難以接受,我—落選了!原因是未能同理個案。考試時,我所面對的是發生外遇的個案,但因為我曾深切體會愛別離苦(父親在我國中時外遇離家,至今 甚少聯繫),即便我努力提醒自己要同理個案,結果還是未能得到評分老師的認可。

剛開始,我心中忿忿不平、沮喪不已,甚至來到精舍大殿向佛陀、菩薩訴苦、埋怨,甚至質疑佛陀、菩薩的智慧,總覺得沒人看見我對諮商輔導的用心與努力。一顆熱忱助人的心,逐漸消耗殆盡……。這樣不平靜的心,延續了一段不算短的時日。

學 佛後,某次上課,授課法師提到:「接受不代表認同,只表示你願意試著了解他人……。」當下,我豁然開朗,胸口頓時覺得舒坦無比。原來我對於自己內心深層的 感受與覺察是不足的,其實當時的我無法同理外遇個案的需要,而我卻不自知。—我以為,對於年少時,父親的離家及對家庭不負責任的過往,早就雲淡風輕了。

從 學佛中,我才體悟到一切並非如此,當時的我的確不適合進入輔導機構。我將自己部分的生命歷程,轉移到個案身上,看見這個個案,我就想起外遇事件對家庭的傷 害有多大。我不但不認同個案,也未曾接受屬於她的生活方式,甚至不願意傾聽她內心的聲音,只是自以為是地想引導她回歸家庭生活。殊不知當個案來到「張老 師」尋求幫助時,其內心的掙扎,擔心被評價,害怕得不到支持與接納的心境。

原來,我的心不夠柔軟,我曾受過的傷尚未撫平。我只是壓抑,不去面對; 直到以為自己忘了、不在意了……。現在,我完全接受當時落選的結果,也不禁讚嘆佛祖的巧妙安排!—我是該先學佛,能夠覺知自己,面對自己,進而接受屬於我 的人生淬煉。當時的失敗,不一定不好,而是因緣不具足。至於,諮商輔導這條路,我想我不會放棄的!
 
佛陀指導我們,要行善止惡,守五戒是最基 本的善法,五戒的精神著重在尊重生命,我非常認同。在受持過程中,烹煮東西時,漸漸受不了魚、肉的味道,總覺得不管如何洗手,腥味都揮之不去;烹煮海鮮 時,似乎能感受到蝦、蟹被滾水燙熟的痛楚;與母親到市場買菜時,本想買雞燉補,卻因聽聞雞隻哀鳴,心生不捨,放棄採買,因此現在做飯都以蔬菜為主;發現有 蚊子、蟲蟻自然地以手揮之不殺生;話到嘴邊,總要求自己先想想,是否非說不可,會不會傷人……。這一切行為的發生,從原本的自我約束,演變成生活習慣。只 要有心去試,給自己時間,真的會發現:保持善心善行,能得清涼、清淨。

行門體驗時,我最擔心腳麻、腳痛無法久坐,但法師的「一帖良藥」—默默告訴 自己:「我完全接受。」—短短五個字,它竟如仙丹般,化解了腳麻的不適。這五個字,充滿智慧與力量,它讓我學到:處於順境時,除了享受喜悅,更要懂得珍 惜;面對逆境時,有接受的勇氣,讓自己心更柔軟。

母親與我的生命,都因學佛有了不同的轉變。我們都了解:信仰是一種認知、觀念;觀念會影響行為;行為會影響習慣;習慣會影響人格;人格會影響命運。命運如何,將取決於自己的心。學佛的路上,有精舍這樣莊嚴的道場,有法師的引導,有母親的陪伴與分享,真的好幸福!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