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
撥開,若在眼前:感念觀音

瓶中甘露常時灑 / 手內楊枝不計秋 / 千處祈求千處現 / 苦海常作度人舟



 
「上來現前清淨眾,......檀信皈依增福慧」是《普回向偈》;「觀音菩薩妙難酬,......苦海常作度人舟。」是對觀音菩薩的禮讚。藉由回向與禮讚,祈求國泰民安、身心清淨,鼓舞大眾,令人活力充沛。
 
普回向偈的作者:真歇禪師

《普回向偈》是南宋真歇清了禪師(1089∼1151)所作。真歇禪師是宋朝曹洞宗復興的重要人物,俗姓雍。還在襁褓中時,家人帶到寺院祈福。他一見到佛像,就眉開眼笑,手舞足蹈,讓大家感到驚訝。十一歲出家,十八歲受具足戒,之後到鄧州參訪丹霞禪師,開悟得證,並嗣其法脈。

二十六歲,真歇到真州長蘆寺參訪祖照禪師,應祖照禪師要求,留下擔任侍者職務。三十五歲住持長蘆寺。後又住持普陀山、雪峰山、廣利寺、龍翔寺、徑山和崇先寺等多處道場。佛門有名的「桶底脫」公案,就發生在真歇為住持時。有天,他進到廚房,看到火頭正在煮麵條,忽然麵桶底板脫落,麵條掉落一地,大家忍不住嘆息說:「唉!真可惜!」

真歇禪師說:「桶底脫,應該歡喜。因甚麼卻煩惱?」

火頭埋怨地說:「只有和尚您才會歡喜。」

真歇禪師聽了忍不住嘆氣說:「的確!可惜了一桶麵。」

真歇禪師在紹興二十一年( 1151 )十月一日,從容對侍者說:「吾今行矣!」就閉上眼睛,跏趺而逝。世壽六十二,戒臘四十五。

《禪林備用清規卷三.楞嚴會》記載,真歇清了禪師在補陀山,結夏安居時,為病僧作〈普迴向文〉而誦〈楞嚴咒〉,為「楞嚴會」之始。真歇禪師作的偈語如下:

上來現前比丘眾 諷誦楞嚴祕密咒 
回向護法眾龍天 土地伽藍諸聖造 
三途八難俱離苦 四恩三有盡霑恩 
國界安寧兵革銷 風調雨順民康樂 
一眾熏修希勝進 十地頓超無難事
山門鎮靜絕非虞 檀信歸依僧福慧 

現今叢林早課,在「楞嚴會」基礎多增一些內容,並略為改動真歇禪師的偈語:
 
上來現前清淨眾 奉誦如來諸品咒
回向三寶眾龍天 守護伽藍諸聖眾
三途八難具離苦 四恩三有盡沾恩
國界安寧兵革銷 風調雨順民安樂
大眾熏修希勝進 十地頓超無難事
三門清淨絕非虞 檀信皈依增福慧
 
釋義
 
這首偈語的字句解釋如下:

上來現前清淨眾,奉誦如來諸品咒;回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

上來現前清淨眾:指的是前來佛前共修的僧信二眾。

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一切之佛,即佛寶;佛所說之法,即法寶;奉行佛所說之法的人,即僧寶。」

龍天:總攝八部,即:天眾、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

伽藍:這裡指佛教的護法神。

這四句的意思是:前來佛前共修的僧信二眾,誠摯誦讀如來教導的諸品神咒;回向給佛法僧三寶,及護持佛法的天龍、伽藍等諸眾菩薩。

三途八難具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國界安寧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樂。

三途: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

八難:八種障礙見聞佛法的情形:1.在地獄難。2.在餓鬼難。 3.在畜生難。 4.在無想天難。 5.在邊地之鬱單越難。6.盲聾瘖難。7.世智辯聰難。8.生在佛前佛後難。

前三者為三惡道,因業障太重,很難見聞佛法。無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障礙他們學習佛法。鬱單越,譯為勝處;生此處者,其人壽千歲,命無中夭,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因而無法見佛聞法。患了盲聾瘖啞的人,見聞佛法需要特別的協助。世智辯聰的人仗著小聰明,不肯虛心學習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是佛涅槃後,都見不到佛和聽不到佛法。

四恩: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意同「三界」。

這四句意思是:祈望身陷三途八難的眾生,都能離苦得樂;一切眾生共同沾沐佛陀恩澤;國境內安詳寧靜沒有戰亂;大自然風調雨順人民安樂。

大眾熏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三門清淨絕非虞;檀信皈依增福慧。

熏修:熏謂熏染,修謂修行。以德修身,如以香熏衣,故稱為熏修。

勝進:達成某一修行境地,又更向其他殊勝的修行境地前進。

十地:《楞嚴經》十地是: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三門:指「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

檀信:指護持三寶的信眾。

四句意思:希望共同熏染修行的大眾,都能往殊勝的修行境地前進;從初地頓超十地也沒有困難;道場清淨,弘法順利;信眾皈依三寶,修福修慧。
 
禮讚觀音菩薩
 
課誦本在早課程序的安排上,〈普回向偈〉之後讚嘆本師釋迦牟尼佛。但由於香光尼僧團對於觀音菩薩普濟眾生悲懷的特別感念,因此,在早課的程序裡,特別稱頌觀音菩薩的功德,表達對大悲大智典範的景仰與學習。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形象深入人心,各地靈感故事不計其數。唐朝玄奘大師西行求法,途中遇到缺水、盜賊等命懸一線的困厄,都在觀音菩薩護持下化險為夷。讚揚觀音菩薩的偈誦,流傳最廣的是佛教聖地南海普陀山古德所作的《觀音讚》,原文如下: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浩浩紅蓮安足下,巍巍金佛立冠頭。
瓶中甘露每遍灑,手內楊枝
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此偈編入佛門課誦本時,可能第三句及第四句還不足以形容觀音菩薩的功德,便改成現今所見: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枝不計
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釋義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觀世音菩薩的神通、智慧、方便,是不可思議的,他清淨莊嚴的相貌,是累劫修福修慧才有的圓滿法相。

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三十二應:指觀音菩薩為了度化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塵剎:指「如微塵數的世界。劫:是極長時間,不是通常年月日所能計算的。閻浮: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娑婆世界。

整句意思是:觀音菩薩為了度化微塵數世界,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在百千萬劫的長時間裡,遍及所有國土,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教化大眾。

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不計秋:指不知多少年了。觀世音菩薩手裡拿著裝有甘露水的淨瓶,不知多少年了,他用楊枝沾甘露水,普遍灑向每一位眾生,為大家帶來平安與清淨的身心。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

「苦海」:眾生在六道之中生死輪迴,備受種種的痛苦,好像沉溺於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一樣。

整句意思是:無論是有千處、萬處、百千萬處等地的人求他,觀音都會隨順示現應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在茫茫的生死苦海裡,觀世音菩薩就像舟楫一般,度脫眾生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

南無圓通教主:句中「南無」是「禮敬、皈依」的意思,是眾生向佛菩薩至心皈依、信順的用語。

整句意思是:皈依禮敬度眾圓通無礙的觀世音菩薩,聖者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尋聲救苦,是古佛應世,倒駕慈航的法身大士。

「南無圓通教主,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是傳達對觀音菩薩的禮讚,期望與菩薩相應而稱念名號
 
語譯
 
前來佛前共修的僧信二眾,誠摯誦讀如來教導的諸品神咒;回向給佛法僧三寶及護持佛法的天龍、伽藍等諸眾菩薩;回向給身陷三途八難的眾生離苦得樂,一切眾生共同沾沐佛陀恩澤;國內安詳寧靜沒有戰亂,大自然風調雨順人民安樂。

希望共同熏染修行的大眾,都能往殊勝的修行境地前進,從初地頓超到十地也沒有困難。

回向清淨道場弘法順利,三寶弟子福慧廣增。

觀世音菩薩的神通、智慧、方便,是不可思議的,他清淨莊嚴的相貌,是累劫修福修慧才有的圓滿法相。觀音菩薩為了度化微塵數世界不同根性眾生,在百千萬劫長時間裡,遍及所有國土,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教化大眾。

觀世音菩薩手裡拿著裝有甘露水的淨瓶,不知多少年了;他用楊枝沾甘露水,普遍灑向每一位眾生,為大家帶來平安與清淨的身心。無論是有千處、萬處、百千萬處等地的人求他,觀音都會隨順示現應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在茫茫的生死苦海裡,觀世音菩薩就像舟楫一般,渡脫眾生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

皈依禮敬度眾圓通無礙的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