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
以戒為師

時間:2008年12月18日地點:菩提伽耶摩訶菩提大塔



菩提伽耶,佛陀成道的聖地。佛陀未成道時,就在這菩提樹下金剛寶座鋪吉祥草結跏趺坐,並立下誓願:「不成正覺,誓不起座。」後來人間的佛陀成道了,開始傳播證悟的四諦真理。觀想你們的座位,就是金剛寶座。佛陀的法是有次第的。對一般社會大眾,佛陀會先說人間端正法,也就是三皈五戒、布施、持戒、生天法;等到對方因緣成熟,才說四聖諦。
 
三皈五戒是做人的基礎

許多的經典幾乎千遍一律地記載:人們聽聞佛陀說法,就對佛陀說:「我要皈依佛,我要皈依法,我要皈依僧眾;願世尊哀憫,允許我成為優婆塞、優婆夷。從今天以後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要奉戒來修學佛法。」三皈五戒是修行的開端,也是做人的基礎。

所有的宗教都教導信徒如何過生活,沒有例外。教導信徒依循一個方向去行,這就是戒律。佛陀告訴我們的戒律就是三皈五戒,這是生活方式的選擇。人生是多方面的,給人生規畫一個學佛的方向,開始修學聞思修、戒定慧,過著有紀律的生活,至少負面的生活少一些,優質的生活方式多一些,不要給自己痛苦,也不要給別人痛苦。這樣人生才有意義!

佛陀成道前是菩薩。「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意思是覺悟的眾生;菩薩的修行叫「菩薩行」。在菩薩行的階段,還沒有證到菩薩階位,做事也不是很圓融,但是我們願意學習,一步一步地跟隨佛陀。這一步一步的過程,如同嬰兒學習走路。看過嬰兒學走路嗎?從躺著到學翻身,從爬行到慢慢站起來,到站穩腳步、大踏步走,不知跌倒多少次。看過嗎?菩薩的修學就從這裡開始。三皈五戒不只在家居士要受持,出家眾也要受持。佛陀的在家弟子受了三皈五戒,就是優婆塞、優婆夷。

學戒三大綱領

學戒怎麼學呢?大家可以掌握一個原則: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這是學戒的三大綱領。1.斷惡:是消極的止持。不可做的,做就不對。2.修善:是積極的作持。要做,不做就不對。3.度眾生:度化眾生是積極的。

請大家觀想佛陀坐在金剛座上—佛陀一直陪著我們—我們跟佛陀說:「我願意!」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念:「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

菩薩戒基本精神

大家手上這一部《優婆塞戒經》,是佛陀對善生說。「善生」的梵語是「尸迦羅越」。有一部《六方禮經》,也是佛陀對尸迦羅越說。有一次佛陀入王舍城托缽,尸迦羅越問佛陀,他每天朝六方在禮拜,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這是依何禮儀?因父親過世時囑附要朝拜六方,能夠保佑長壽、富有。佛陀說:「你父親是教你向六方禮拜,並不是教你以身去拜。哪六個方向呢?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夫與妻、親屬朋友和同事、老闆與員工、沙門與信眾。『以禮對待』這六方面的人事關係,對各方的人都要恭敬、供養、奉事。」以佛教修行來說,這是行布施度。布施無畏,讓彼此無所怖畏,這是《六方禮經》的要旨。佛陀是人間的導師,深知人際和諧、相互尊重,能使人長壽、富有。

什麼是相互尊重、互不侵犯的行為準則?就是以基本的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為基礎,進一步以嚴謹的態度持戒,修學菩薩道。例如:菩薩的妄語戒,是不可未證聖人自謂證得聖人;未得禪那或果位。自謂證得禪那或果位,自我吹噓,要不得的!這是從穩定社會、安定世間來說的。而不飲酒,則提昇為「不酤酒」,不但不飲酒,更不買酒,也不賣酒。此外再增加一條,「不說四眾過」,而成為菩薩的六重戒。

「不說四眾過」。四眾是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也許你會問,四眾有過為何不說?「不說」,意指不傳揚或不揭露的意思。他人有過是他人的隱私,我們重點在點醒他,可以在屏處勸諫,而不是傳播某人的長短是非過失。修學菩薩道其實是提昇自己對人的尊重,尊重每一個人的自覺,尊重人人有覺察的能力。

菩薩戒除了六重戒,還有二十八輕─失意戒。我另外擇時再詳細說。先說明幾個大家常會問的問題。例如:有一條菩薩輕戒,不能畜養貓狸等動物,還有一條說不能養牛、馬動物等。顯然這是二條不同的戒。一類是畜養寵物,一類是畜養有載重食肉需求的。為什麼不能養寵物呢?不只玩物喪志,視生命如玩物,不是菩薩應有的行為。更甚者,寵則呵護有加,不寵則棄之如敝屣,這是遠離菩薩平等、慈悲的精神。

居士們問的最多的是:受了菩薩戒以後,可不可以為翁姑家人煮葷菜?自己不吃,不等於不必負擔責任。個人的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不能放棄。其實第一條輕戒就是這問題的答案:「若優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自己父母不照顧,誰來照顧呢?父母師長,要用你的善心供養,這才叫菩薩道。

有的人問:「生病可不可以喝藥酒?」你喝藥酒,是因為好喝?還是要治病?有沒有犯?問自己最清楚了。有一條輕戒說:如果種植稻米蔬果要選擇「淨水」。菩薩戒有這麼一條喔!這也是很值得學的。什麼叫淨水?乾淨的水。不要噴灑太多農藥供養大家,如果你種植的蔬果不噴農藥,你可以吃,大家通通可以吃,這就是淨水了!不要種有鉻的米、金針、山產,包括奶粉,加過量的元素,都是不適合人體;也污染環境,影響大地的長住久安。使用不淨水與長壽、富有是相違背的。

從以上列舉的這幾條,可以看到菩薩戒的精神是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不但愛護自己,也愛護別人;愛護正報,也愛護依報。這是發菩提心的行法!

以前不知道戒條,可能做了很多不如法的事。怎麼辦?知道做了不該做的事感到慚愧,同時也下定決心不要再犯,這就是懺悔。懺悔可以讓自己受持的菩薩戒愈來愈如法!菩薩戒的深廣是永遠講不完的。菩提心、菩薩行,是人的提升。佛陀從人身成佛,偉大的地方就在這裡。人是可以覺悟的,人是可以修行的。當下可能缺漏不完美,努力改往修來,一步步向上提升,終能達到圓滿的境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