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尸那羅
佛陀的跫音

時間:2008年12月15日地點:拘尸那羅涅槃寺



佛陀最後傳唱
 
我們來到拘尸那羅(Kushinagar)。拘尸那羅是佛陀入滅的地方。在《佛遺教經》經文的開頭有一句話:佛陀「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娑羅雙樹,是指兩棵娑羅樹。娑羅樹,一般稱為無憂樹。《佛遺教經》全名為《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垂」,即將、將要、將臨,般涅槃就是入涅槃。這部經是佛陀將入涅槃時對弟子們的告誡。經文不算長,有2377個字。有一段經文非常的經典,描述將入涅槃的佛陀對弟子的邀請:

「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毋得懷疑不求決也。」
佛陀證道後說法四十五年,核心教義就是四聖諦,弟子也從四聖諦驗證真理。但是老人家要入滅了,卻邀請弟子再次審查他所說的四聖諦法。佛陀不但求真,更要確認一件事:法的傳承是否確定不被質疑。「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當時佛陀問了三次,大眾都默然。佛家的默然就是贊同,表示「確實,就是這樣」的肯定。「所以者何?眾無疑故。」於是「阿耨樓馱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這段佛與弟子的唱和,傳唱著四聖諦無可質疑、四聖諦是世間真理的宣告!經文擲地有聲,真摯感人。我希望大家能熟背下來。

接下來再看《遺教經》最後一段:「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我們今天有因緣來到這裡,是佛陀早為我們種下得度的因緣,也才有這樣的善根福報聽得懂佛陀的話。經文接著說:「自今以後,我諸弟子輾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做為佛陀的弟子,不論出家、在家,我們每一個人行佛陀所行,言佛陀所言,輾轉行之,佛陀的法身便因此常在而不滅。因此大家要發願,把佛陀交給我們的珍貴的法接過來,再傳揚出去。
 
法與律的結集
 
佛陀入滅的拘尸那羅,這個地方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我來說一個故事。當時佛陀在毗舍離宣布他三個月後即將入滅,就一路從毗舍離遊行到拘尸那羅。這段路程坐車要坐很久,而佛陀是以走路的方式,那時佛陀已八十高齡,一直拉肚子,卻仍然一邊遊行,一邊隨緣說法度眾,不捨眾生到最後一刻!

佛陀走到拘尸那羅後,跟阿難講:我要入滅了!就請阿難幫他舖床。阿難舖好了床,佛陀右脅臥休息。有弟子聽到佛將入滅的消息趕了來,佛陀說法然後進入禪定,佛陀是從禪定出定才入涅槃。在禪定中入滅,身心才沒有苦受。佛陀進入禪定,歷經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然後從四禪出定後才離開。之前阿難曾問佛陀:要怎麼處理色身?佛陀回答:以轉輪聖王(即國王)的儀軌來焚化。一些國王、居士聽到佛陀入滅的消息,就供養很多的香油、木材當荼毘(火化)的燃料。當荼毘要點火時,火卻怎麼都燃不起來。原來大迦葉尚未到達。當時佛陀的弟子都在各個地方弘化,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羅目侯羅早已入滅,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羅也比佛陀早入滅。在佛陀身旁的大弟子沒有幾個。等到大迦葉趕到時已經是第七天了。

當時大迦葉在耆闍崛山(即靈鷲山),得知消息就帶著一群弟子向拘尸那羅趕去。沿途逢人便問:「聽說佛陀已經入滅了?」那人說:「是呀!你不知道嗎?」另外一位外道說:「我從那裡來,你看我手中這朵曼陀羅花,就是從那邊拿來的。」那人接著說:「釋迦瞿曇生前風風光光,弟子很多,聽法的人也很多。等到他一入滅,像一陣煙一陣灰,風一吹什麼都沒有了。」顯然是樂得看風涼。大迦葉聽了心裡很難過。走了一段路又碰到一位佛弟子跋陀羅比丘。那位比丘問大迦葉:「你從哪裡來?」接著又說:「佛陀入滅了,真好!他生前常常管我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夠麻煩的啦!他走了,我們終於得到解脫、自在了!」大迦葉聽在耳裡,暗叫不妙:「就是有這等莽撞的弟子!」心想:「佛陀滅去,佛陀的法不能隨著滅去。佛陀所說的法與戒律必須整理、結集!不然像一陣煙,風一來就吹走了。」於是迦葉帶著堅毅的決定趕到拘尸那羅,他要求阿難開棺見佛陀最後一面。阿難回答不可以。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佛陀卻把腳伸了出來。大迦葉見了淚流滿面,更加肯定自己身負的重任。這些在律藏都有記載,在《大般涅槃經》或《長阿含經》的〈遊行經〉也有。而這些記載在漢傳的資料最完備。

佛陀色身的荼毘是居士的責任,居士才有錢買柴火。佛陀荼毘後的舍利供養也是國王居士的責任。但是整理經典則是僧伽大眾的事。就在佛陀入滅後的雨安居期,大迦葉召集五百阿羅漢展開「法」與「律」的結集。「法」就是經藏,如我們手上的這部《遺教經》;「律」就是關於出家的戒律、在家的戒律。經典結集需要僧伽,也需要居士護持、供養。那時是用國家的力量,是阿闍世王的護持,地點就在國都王舍城北邊耆闍崛山(靈鷲山)附近。

法身常在
 
佛教的開始,是從佛陀成道在鹿野苑說法度五比丘開始,佛教的文字整理結集,則是佛陀在拘尸那羅入滅後展開。佛陀荼毘後,色身在世間消失,但是他轉化給我們的是「法身」,也就是佛陀的福德、智慧、悲願。我們反觀自己:有色身,有沒有法身?當我們開始讀這些經典,由信解而行證,轉化為對世間的貢獻,燃燒你的智慧,這就是法身。每一個人都會有法身,不是只有佛陀才有。色身像房子總有一天要壞掉,用兩隻腳走的距離也很有限,但是當你貢獻、放光轉化成法身,行菩薩行,影響力可以超越時空,傳播得更遠。佛陀是這樣的詮釋生命,我們也要學習佛陀,修福修慧、自利利他才能夠超越這個色身。

方才談到的「舍利」,就是荼毘後的骨灰。經典記載說八王分舍利。當時有八個國王非常護持佛教,大家把骨灰分成八份,但是還有一份,我們看到的一份佛陀舍利是在中國,而斯里蘭卡有一顆佛牙。供養禮拜佛陀的舍利讓很多眾生產生信心,這些看來是物質的東西,可以轉化成精神的力量。

佛陀入滅前,阿難曾經問佛:「佛陀入滅後,我們依誰作為老師?」佛陀回答:「以戒為師」。「戒」,sila,依循的軌範。因此「以戒為師」確切地說是以「法」和「律」為師。我們這次來到印度也要舉行授戒,我們要以佛陀的知見─「法」和「律」作為我們的知見,以佛陀的戒律作為我們行事的準則。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