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46 期
2023.12.20
文喜尊者 譯
敬夫童女的故事
「[採集]諸花」這佛法開示是導師住在舍衛城時,就名為敬夫(Patipūjikā)的女孩而說的。故事始於三十三天。
【天女命終,投生人間】
據說在那裡有位名叫佩華(Mālabhārī)的天子,在一千名天女的圍繞下進入到花園裡。五百名天女升到樹上摘花,然後將[ 花] 丟下來;樹下的五百名天女,接住花後, [ 拿著花] 妝扮天子。其中有一位天女, [ 突然] 就在樹枝上死掉了,身體如燈焰般,消逝了。然後,她投生在舍衛城中的一個家庭,一出生,就能憶起她的過去生—記得「我是佩華天子的妻子」。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每當做完香、花等的供養後,都會發願投生到[ 前世] 丈夫的身邊。
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了另一個家庭。同樣的,每當供養了行籌食、半月食、安居[ 食] 等,之後都會說:「願此功德,成為我投生到[ 前世] 丈夫身邊的助緣。」
【敬夫童女名字的由來】
然後,比丘們[ 認為] 「這個女孩子一舉一動,只是發願[ 投生到] 丈夫[ 身邊]。」於是,就為她起名叫「敬夫」。
敬夫經常照看食堂,提供水和座位。當其他人想要供養行籌食等,就說:「女士,願您把這些,也供養給比丘僧團。」帶來給她。她以這種方式來往一次,就能獲得56件善法1 。[ 後來] 她懷孕,十個月後,生下一個兒子。在這個兒子會走路時,又懷了一個, [ 之後一共] 得到了四個兒子。
有一天,敬夫布施和禮敬後,聽完法,受戒,就在當天快結束時,突發某種疾病就死掉了。死後,投生到她[ 前世] 丈夫身邊。[ 敬夫在人間過完一生] ,其他[ 天女們在] 這麼長時間裡,都還在妝扮天子。
【人間一生,天上一瞬】
天子看到[ 敬夫] 後問:「一早就不見你,你去哪裡了?」
「我死了,夫主。」
「你說什麼?」
「就是這樣,夫主。」
「你投生哪裡了?」
「舍衛城裡的一個家庭。」
「你在那裡待了多長時間?」
「十個月後,從母胎裡生下來;十六歲嫁到另一個家庭;總共生了四個兒子。做了布施等功德,就發願來您這裡。之後,就投生到您面前了,夫主。」
「人類的壽命有多長?」
「百年之久。」
「就這麼長?」
「是的,夫主。」
「投生為人,獲得這麼長的壽命。人們是睡覺、放逸地度日,還是[ 努力] 做布施等功德呢?」
「你說什麼,夫主!人類就像生有無限的壽命般,就像不會老不會死般,恆常放逸。」
佩華天子生起了大悚懼—「他們投生成人, [ 僅] 獲得百年之壽, [ 還]放逸地眠臥,那他們何時才能從苦中解脫呢?」
人間一百年,是三十三天的一晝夜,這樣的三十個[ 晝] 夜為一月,這樣的十二個月,為一年, [ 三十三天] 壽長,為這樣的一千天年。以人間[ 的時間] 計算,是三千六百萬年。因此, [ 人的壽長] 相對於天子,連一天都不到,只相當片刻的時間而已。對如此短壽的人類而言,放逸是極不適宜的。
【佛陀開示敬夫童女去處】
第二天,比丘們入村[ 托缽] 後,發現食堂,沒人打理,沒人提供座位,也沒有提供水,他們就問:「敬夫哪去了?」
「尊者,你們哪能見得到她!昨天,在聖尊們吃完飯離開之後,敬夫在黃昏時分去世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凡夫比丘們想起她的幫助,情不自禁流下眼淚。漏盡者們,則生起了法悚懼。他們在用餐過後去到寺院,禮敬導師,問道:「尊者,名叫敬夫的優婆夷,她種種功德都只發願投生到丈夫身邊。現在她死了,她投生哪裡了呢?」
「就[ 投生到] 她自己的丈夫身邊,諸比丘。」
「沒有在[ 她] 丈夫的身邊啊,尊者。」
「諸比丘,她所發願的,不是這位丈夫,是三十三天名為佩華天子的丈夫, [ 前世] 她是在為他妝扮花的那地方死去的, [ 現在] 又投生到他身邊。」
「是這樣?尊者。」
「是的,諸比丘。」
「哎呀!尊者,眾生的生命短暫啊!早上,還在招待我們;傍晚,就生病死掉了。」
導師:「是的,諸比丘,眾生生命確實短暫。這些眾生,在諸多事欲和煩惱欲上尚未滿足,就悲號哭泣著被死亡帶走了。」說完誦出了以下偈頌:
Pupphāni heva pacinantaṃ, byāsattamanasaṃ naraṃ;
Atittaṃyeva kāmesu, antako kurute vasaṃ.
採集諸花者,其人心愛著;
諸欲未滿足,即為死魔伏。
在此,「採集諸花者」(pupphāni heva pacinantaṃ),猶如進入花園的花匠,[ 採集] 種種花一般,執著自身者,如此採集諸資具和欲樂之花。
「其人心愛著」(byāsattamanasaṃ naraṃ),在尚未獲得的事物上熱望,在已成就的事情上貪戀,以種種方式執著的心。
「諸欲未滿足」(atittaṃyeva kāmesu),在種種事欲和煩惱欲上,尋求、獲取、享受、儲存,都未滿足。
「死魔所伏」(antako kurute vasaṃ),所謂終結者的死亡, [ 將其] 哀號哭泣著抓住,帶到自己的控制領域。[ 以上] 是[ 此偈的] 含義。
開示結束時,許多人成就了入流果等。開示給大眾帶來了利益。
1. 請見《法集論》1;《法集論義注》1(Yevāpanakavaṇṇa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