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層次 點滴挪移
12六根清淨 增益壽命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 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 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



這邊談到常不輕的「現報」,當他快要臨命終時,虛空當中,「具聞威音 王佛先所說法華經偈頌」,這個偈頌有多少呢?「二十千萬億偈」。「偈」就 是偈頌,有的是五字一句,有時候四字一句,因為他的福德增上,智慧開了, 因此「悉能受持」。
 
「即得如上」,他得到什麼呢?眼根清淨、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 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他更增加了「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他不 但壽命增長了,而且六根清淨。
 
修行就從六根上著手
「修行」其實就在六根上用功。大家讀「唯識」就能明白,「修行」從眼 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這六根上著手。而常不輕正是以「踐行」 來修學佛法,因此他能六根通利。六根通利之人,六根可以互用,合見、聞、 嗅、味、觸、心等六用,自在成就。
 
常不輕菩薩是哪些不輕?智者大師從內、外、身、口、人五個面向,說明常不輕菩薩的五不輕,《法華文句卷第十》闡述他「內懷不輕之解;外敬不輕 之境;身立不輕之行;口宣不輕之教;人作不輕之目。」
 
常不輕修踐行法,他對佛法智慧的瞭解,不是從研讀經典文字而來,而是 透過內、外、身、口、人五個面向,親身踐行來通曉生命本源的事要。語言、 文字記載傳遞的就是生命的本意,佛菩薩不跟我們玩文字的戲論,而是如「參 禪」一般的「教外別傳」。
 
所以「依義不依語」,我們看經文,不是只有讀文字的字面意思,而是透 過文字,知曉其中的義理深意。
 
舉個例子,白居易是唐朝的文學家,他當官的時候,曾問鳥窠禪師:「你 住在樹上,不是很危險嗎?」
 
鳥窠禪師反問他:「你在朝廷當中工作,豈不是更危險?」
 
鳥窠禪師住在樹上,看起來似乎很危險,但在官場、名利場,其實哪個地 方不危險?生命的本然是如此,危險是必然要遇到的,一切是無常。
 
四小不可輕
無常一定是悲苦嗎?也不是,無常同樣代表著事物會更迭、變化,微小 者將來會成長茁壯,不應輕視。佛在世的時候,曾經對著比丘說:「大家不可 以輕視這些沙彌」,因為小沙彌在修行之中成長,將來能得聖道而有神通。小王子也不可輕視,將來他長大了,可能登基而成一國之君。因此,小沙彌不可 輕,小王子不可輕,小火不可輕,小龍不可輕,這「四小不可輕」。
 
有一條戒律是關於小火的,這條戒的戒文是:「若比丘,無病,為炙身 故,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餘時,波逸提。」制戒因緣是有一群比丘在樹 下打坐,當時天氣很冷,他們去撿了一些樹枝來起火,邊烤火邊打坐,結果火 一旺起來,蜷曲在樹上的蛇被暖醒,掉了下來,嚇得比丘們趕緊跑了。火勢一 發不可收拾,不但把樹林給燒了,連眾多棲息林間的動物都跟著遭殃。佛陀就 說:「你們知不知道你們殺生多少?下一次如果生火,要把火完全熄掉才可以 離開,不然就是犯戒。」
 
佛陀真的很慈悲,連這麼一點小事都交代。日常生活中,很多是我們自身 的小小戒,但是星火燎原,燒起來以後會是大大戒!莫輕忽生活裡「小善」、 「小惡」的影響,日積月累之中,我們修身、持戒,在六根上用功,眼、耳、 鼻、舌、身、意,是我們具足的,透過修學,智慧跟慈悲是可以增長的。
 
就像常不輕菩薩親近千億諸佛,得到常眼清淨,常耳清淨,他聽到的不只 是聲音,他聽到眾生心裡的吶喊和渴望。鼻子聞到超越世間的氣味,舌能夠說 法無礙,身是常身清淨,意根也是如此,擁有常人難以逆料的境界,真正做到 「諸根清淨」。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