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因法師談菩薩戒(一):以菩薩戒莊嚴自身
10誰可以受菩薩戒?



但解法師語,盡得受戒
出家菩薩是從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基礎來修菩薩戒,在家菩薩則是在三歸、五戒的基礎上來受菩薩戒。
 
誰可以受菩薩戒?《優婆塞戒經》與《菩薩瓔珞經》都說發大心的人來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就是佛子――菩薩。
 
《梵網經》提到:
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婬男、婬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
 
無論是什麼身分的眾生,「但解法師語,盡得受戒」,只要能聽得懂法師的教授,這些話能進入你的身心裡面,都可以受菩薩戒。這是大乘的精神,其理論依據即是「眾生皆有佛性」。
 
《法華經》說:一切眾生「漸漸修學,悉當成佛」。因此過去諸佛都以種種方便,示教利喜,令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菩提心也就是發佛性的心。就如《法華經》中有位常不輕菩薩,他逢人就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這就是在為眾生授記,每個人因為都具有佛性,所以都可以成佛。這便是對佛陀的信仰,也是對自己成佛的期許。
 
從「眾生皆可成佛」的理論來看,任誰都可以受菩薩戒,同時菩薩戒也是每個人都要受持的。從開始學佛,自尊自重,知道自己有佛性可成,所有的修學,不論是自利利他或上求下化,一切都成了自己本分的事。
 
樹神也受菩薩戒
所以,如果從《優婆塞戒經》來說,菩薩戒是人開始學佛乃至成聖成賢的開始,也是三歸、五戒、十善的開始。這樣的修學是否曾經有人見證過呢?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有記載,虛雲老和尚曾經傳授菩薩戒。菩薩戒傳完的那一天晚上,就有一個老人來到他面前,對他說:「我得了戒,你戒牒要交給我,就放到後山山上,把它掛在樹上。」說完,頂禮老和尚後就離開了。
 
第二天,法師們就帶著他的戒牒,依照他的指示到了後山,結果找到一棵已經枯萎的樹,法師就把戒牒掛在樹上,原來是樹神來受戒了。樹神受了戒以後,他可能轉到更好的修學環境,他便修行去了。
 
所以,菩薩戒最大的不同就是發願、信解。除了瞭解法義以外,就是行菩薩行。菩薩行的基礎就是發大悲心。每個人都受持菩薩戒,都來實踐自己本分的事,這就構成世間共同的氣氛,也稱為「業行」。菩薩雖然發願修學,但也不是一次就能解決所有的事情,而是這一生先完成某一部分,成就個人的別業,成就大家的共業,世間的淨化就是如此輾轉相互成就的。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