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果經》業的六問:業報因果說什麼?
5禍福有命、禍福無門,還是禍福由人呢?



誰決定我們的業?
「業」指「有意念」的行為,它從有情眾生的意志(思心所)發出,有時從身體呈現(身業),有時由語言表達(口業),有時只留在心裡(意業)。
 
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努力一定成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嗎?到底禍福有命(宿命論)、禍福無門(無因論),還是禍福由人(努力論)呢?
 
人與其他物種間的差異,乃至人與人之間形體、智力、性格、品德……生理、心理的千差萬別,除了父母基因遺傳及生長環境等原因,還受到兩股力量的影響—過去累積的業力之流,以及現在所造作的新業。
 
有情眾生因「業」與「煩惱」流轉生死,而非由神所創造及主宰,或冥冥中神的賞賜與懲罰(尊祐論),亦非由咒術乃至外界任何力量所決定,更非無因無緣的偶然發生(無因論),也不是消極的宿命,而是新舊業力使然。
 
業的運作
業的運作盤根錯節,業牽引出果。不是原本的樣子直接成為果,亦非以報答或懲罰的方式出現,而是二者之間存在著多因多果的關聯。眾多因、緣、果,彼此之間交互而相續的作用著。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在生死相續中,業可能暫時不受「報」,但受報以前,業力不失。人死後往生何處,並非掌控於閻王手中的生死簿,而是隨重業、習氣或憶念等三種力量決定。
 
業與報之間因果不爽,在因果律之下,我們所造的善惡業,如果沒有其他的因緣加入,業是永遠存在。但只要加入適當的因緣,業的影響性就有轉圜的空間。
 
就像置大石於船上,因而石頭不會下沈。如是念佛承藉佛力或讀誦經典,確實可以轉變業緣而使果報改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說讀誦經典能消罪業:「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大正藏》卷8,頁750)
 
又如藥到病除,燈破暗冥,日照雪融,透過修行對治惡法,也可以轉變業緣。「升鹽投大海,其味無有異;若投小器水,鹹苦不可飲。」(見《十住毘婆沙論》卷六。本論又云:「有大福德者,雖有罪惡事,不令墮地獄,現身而輕受。譬如鴦崛魔多殺於人眾,又欲害母、佛,得阿羅漢道,今世輕受。又如阿闍世害得道父王,以佛及文殊師利因緣故,重罪輕受。」《大正藏》卷26,頁49)雖然舊業無數,但最重要的是現在多作善業,令惡消善長,使惡業比例轉弱,自會感到未來的樂報。
 
而抽薪止沸之道,是透過修行以止息煩惱,令業不能成熟感果。

如何掌握您的業?
有些人相信業果輪迴的說法,卻執迷於探尋過去,於是算命占卜,催眠解夢,耗費許多金錢與心力,只想藉由前世釐清今生遭遇的前因後果。也有人求神拜祖,開運改風水,燒香抱佛腳,以為花錢或做些表面功夫,就能消業改運。由於錯用了方法,錯用心,不從捨惡向善,以改善未來命運的正途下手,反而糾葛於無謂的恩怨情仇,紊亂了現實生活的步調。
 
人既不是自己業力的主人,也絕非它的奴隸。於外在的人事、環境,以及個人認知、習慣、喜好、生理特質等力量的影響下,自由意志似乎成為附屬。但我們仍可能戰勝這股勢力,自由生起善或不善之念。
昨天的行善之人,也許會成為今天的邪惡者;今日的罪犯,或許是明日的聖人。惡貫滿盈的人,也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改造成最良善的人。因為堅定不移的信念,與從之而起的持續正向作為,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佛陀教導的業論,著重行為的精進,絕非在隨順因緣中,迷失的「認命」,成為隨風飄下的落葉。
 
佛陀教導的業論,以「現在」為重心。「現在」之內,藏著「過去」與「未來」,它承負過去業帶來的果,又造作新業,而可期待未來的果。「現在」正是轉折的場所。
 
在每個當下,基於自由意志所造作的身、口、意新業,深切地影響個人未來的升沉,它絕對有別於唯物論、宿命論、尊祐論或無因論。
 
生命底層對「無我」真相的認識不清—無明,是造業的主因。在六識觸對六境的當下,此刻身、口、意的新業,是自覺的開始。輪迴雖在前世今生,度脫輪迴的關鍵卻在每個剎那。掌握心剎那變動的本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您,就掌握了業,掌握了輪迴。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