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教育
宗教的社會責件



願天下所有的人都回家

記得每次從國外回來,一進到中正機場,經過海關後,就看到中國時報有這麼一句廣告詞說:「回家的感覺真好」。方才明迦師父說:「寒風細雨故人來」,我的感覺是「故人歸」。與師父們結緣是在民國七十五年,如果以我今天的感受來為「宗教的社會責任」下個詮釋,那就是—「願」天下所有的人都回家。

 

這個時代,透過文學家的創作,經常會質問:「何處是歸程?」經常會這麼吶喊:「到底我的家在哪兒?」今天我們一塊兒來談宗教的社會責任,答案是:「宗教責任者,也就是阿彌陀佛! 」佛者,光明也。英文把佛這個字叫 The Enlightened,就是「在光明中」的意思,把生命的光明面無窮無盡地映照出來,把上天與我們結的這個緣,成就的這個生命,讓它不間斷的、無限量的發展出來願天下人都光明。

 

宗教的社會責任 ——落實回應時代人心的祈願

宗教的社會責任,除了我剛才開宗明義:「宗教責任也者,就是把阿彌陀佛的祈願落實在每一個心靈深處。」我今天就透過這句話來加以詮釋,希望能邀約在座的每一位一同來思考:我們今天有這個緣,也不知道幾千年、幾百年前就結了。透過這個緣份,我們要往未來的幾百年、幾千年努力來傳承,這在佛教名詞叫「慧命傳承」。

 

諸位看看中國歷史上,佛教發展得最輝煌、最圓融的朝代就是唐朝。為什麼唐朝的境界會這麼豐富、圓滿?因為當時大家很清楚地把佛教的教理,徹徹底底貫穿在皇帝乃至到所有老百姓的身上,唐朝文化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發展得最圓融的一個重要階段。

 

「宗教乃是文化的精華或本質,而文化是宗教的表現。」這是西方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宗教家,也是哲學家,名叫 Paul Tillich 說的話。原文是這麼說的:"The religion is the esence of the culture,while culture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ligion." 所以,我想用幾秒鐘時間引大家很快地把人類的歷史走一遭,看看你我是否能夠體會到這句話講的涵意。

 

如果你參加旅遊團到日本,他們帶領我們參觀最多的恐怕就是寺或廟了。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參觀」的重要意義?這兩個字合起來本是一個宗教的意義!參觀,也就是「參拜」的意思。

 

你曉不曉得全世界最早、最偉大的觀光者,他就從佛教界產生?有的小朋友背不出他的名字,可是他們一定懂得一部非常有名的書西遊記。那個主角是誰?他是個偉大的旅行家唐玄奘。他整個的表現,就是一個參觀、參拜者最具體的圖象。他用了十七年的光陰,帶回六千多卷的經書,其中有一個作品,我相信你我都會背誦吧!那便是心經,而心經便是他翻譯的。所以,「參觀」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心領神會那所留下的文化結晶。談到中國的歷史,我們常會說到古剎,那都是文化的結晶。如果沒有法師憑著他們的宗教情操、暮鼓晨鐘,警醒世界沉睡中的人心,怎麼會有這麼多、這麼偉大的文化結晶?

 

兩年前,我到北京參觀了北京的故宮,最後參觀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佛堂,在那裡我閉目觀想慈禧太后落寞的那個階段,在她人生裡面最黑暗、最痛苦的階段,給她心靈安慰的,恐怕就是那些法器所象徵的內涵吧!?

 

我們再來看看歐美的世界,如到美國參觀,除了它有高大的建築,還有許多教會辦的學校,像哈佛、普林斯頓、耶魯等大學。到歐洲,巴黎最偉大的宮殿凡爾賽宮,有很多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這些作品所表現的無一不是宗教的情操。

 

我個人在歐洲待過一段時間,我常常問當地的小朋友說:「你們這裡有什麼故事可以告訴我嗎?」那小朋友就好興奮的說: Yes,Yes,We do. 然後還說:Do you want to "see" the story?你們要不要「看看」這個故事?那小朋友就帶著我去看一個「小廟」,小聖像就擺在那邊,故事也在那兒。到巴黎去的時候,你可以看到 Joan of Arc 聖女貞德,她背後有好多故事,這些都是「宗教的表現」。

 

古西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講過這麼一句話:「人是一種社會的存在者」(Man is the the social being)那意思是說:「人天生就是社會存在者,所以永遠有一份社會的責任。」即使你不喜歡責任兩個字,就事實來看,我們永遠得有回應社會的能力,叫 Social responsibility。所以任何的回應,沒有一個不是社會的。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隻蚊子,我演講,牠也想演講,牠圍在我耳朵嗡嗡叫,你想一般人可能是「啪」的一下來回應吧!而法師們會想到「不可殺生」,所以只好讓我的血供養牠。這叫做意識的社會責任。每一個人只要存在著,都會有社會的回應力,可是回應力背後還會有一個自覺, conscious responsibility 即自覺的社會責任。

 

第一、人生光明面的責任——生命希望的肯定

以上這些討論,是讓我們對所謂宗教的社會責任,在意義上有所了解,接著現在我們要從觀念上談談,宗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我們對宗教所談的問題有所釐清,然後把它跟社會發生的現象相互映照,希望我們能夠圓融化今天的主題宗教的社會責任。

 

凡俗的世界叫 wsecular world,這個世界存在了非常多的條件(conditions),譬如我剛剛參觀了很多諸位的作品,有人得「甲上」,有人一百分;有的人毛筆寫的非常好 …… 。如果我出個題目:什麼是幸福?你想一般人要怎麼說?「有錢」、「沒有煩惱」是幸福。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不妨問一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什麼是幸福?」他們會怎麼講?「家庭美滿、健康平安是幸福。」「若一個人不健康,他會有幸福嗎?」「不會」,再接下來,「若有人信佛身體不健康,你會說他不幸福嗎?你會怎樣說?」「要欣然接受自己的缺陷」,「為什麼你會這樣說?」「因為我們多了一層自覺。」所以宗教的社會責任是:即使一般世俗認為不好的,在宗教的慈悲當中,都把它叫做「好」。諸位,只有在宗教實在的體驗當中,我們看生命永遠是光明的那一面,都是可接受的。

 

世俗的人就不是這樣,你們有否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殘障同胞,氣憤地吶喊:「我們找不到工作!」而企業體說:「你們手腳不靈活,我怎麼雇用你們?拿錢來倒貼,怎麼會賺錢?」所以,他們的理念並不是接受生命的本然,而具慈悲心的宗教,卻無條件的接受(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諸位,宗教和非宗教的差別是宗教永遠看到生命的可能,不管健康與否、有錢沒錢、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中國人外國人,都用平等心看一切,這叫做宗教的心靂。

 

我剛才說讓全世界的人統統能夠回家,就是回到這一個家來肯定生命。我相信你我都在小學念過這麼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要,佛性就在其中,讓每一個人永遠有希望,永遠有可能,這就是阿彌陀佛無限量的希望。諸位,這才是宗教的正見,翻成英文叫 "really see"。

 

讓我來講一則日本的故事,有一位禪師,他有很多的徒弟,其中一位女徒弟(居士 ) ,她眼睛瞎了,從事按摩的工作,因為她心地慈悲,也非常敬愛她師父,所以她經常說:「師父今天弘法一定非常勞累,讓我幫你按摩。」有一天,當她幫師父按摩時,她向師父說:「我今天做了一件好高興的事!」師父問:「你做了什麼事?」「我在路邊裝了一盞燈!」師父罵她:「妳瘋了,自己瞎了眼,花錢裝路燈幹什麼?」被師父一罵,她回答:「沒有啦!因為我住在樓上,常常晚上聽到有人跌到水溝大叫: 『 噯喲!這兒怎麼沒有路燈呢?』」,這位禪師聽後覺得很慚愧:「我竟然忘記每個人的慈悲心永遠是那麼光明。」所以,這位盲眼的女居士挑起的就是宗教的社會責任,她知道有人需要,因此花了一筆她能夠花的錢,裝了一盞路燈,來照亮其他人,給人方便。所以,宗教的社會責任在執行過程,是永遠給生命好消息,讓生命是光明的,即使我有一些缺點,即使我曾經殺過人,只要你「放下屠刀」,生命就在「望」。即使生意失敗,老婆跑掉了,那也不必是悲劇。

 

今天早上在中國生產力中心,碰到一位令我非常感動的人,這位仁兄,他得到鼻咽癌,醫生告訴他:「你必須要照鈷六十,要照二十六次。」他已照得聲音都消失了,脖子好像都燒灼了。可是,若不是胡海音小姐告訴我,我無法從他的神情看出,因為他眼睛炯炯發光,心地極度善良、喜悅,他用感激的心說:「陳教授,今天你的演講裡,我的體驗是這樣這樣...... 。」雖然得到的病是這麼嚴重,可是他覺得生命活著的一天,要讓它活在光明之中。諸位,這背後的力量就是宗教光明的力量。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有緣來了解佛法,都是修光明之路的同修,所以每天對自己的心靈灌輸永遠的希望、永遠的力量,這個也就是信仰的力量The Dynamic of Faith,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心靈世界的社會責任。

 

第二、面對惡境、逆境的責任——生命苦難的昇華

人生有好多的黑暗面,對學習佛法的人來說,那些痛苦掙扎、病痛也是福氣,讓我借用中世紀一位偉大的宗教心靈,名字叫邁色也克哈的話,他說:「人生有四徑,如果講法輪它剛好有四片,法輪的第一片是光明面、正順面,宗教另一個偉大的恩寵、恩典,叫做Via- Negativa,也就是從惡逆境中體驗出來的感激的心。」

 

中國出現一位非常偉大的宗教心靈孔夫子,雖然他自己並不承認,不過他整個生命的表現就是一個偉大的宗教心靈。有人讚歎孔子的學問:「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但他卻說:「吾少也賤」 我是出生在貧窮的家裡,家中沒錢。孔子七歲時父親就西歸,所以他什麼事、什麼活都幹,如煮飯、燒菜、掃地等等他都會,他又說:「我不斷的下學上達。」什麼是下學?掃地、倒垃圾也,但從打掃之中悟出人生的道理;上達就是達到一個道理。他看到人間有這麼多的苦難,告訴弟子:「我一生最大的志願是讓老者有所安養,對朋友能相互信實,對少者有所懷愛。」孔子的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就是宗教情操。

 

另外再講一個西方的孔子,名叫蘇格拉底。他七十歲的時候,剛好在西元前三九九年,因為他教了很多的弟子,幫助他們瞭解什麼叫做真理,結果被當局妒忌,最後把他定罪,要他喝毒酒而死。他的學生看到老師去坐冤獄,就用錢買通看守所的人。看守所的人拿了好處,就說今晚叫你老師由後門走。他弟子很高興的告訴他:「老師,您自由了,您不會死了。」蘇格拉底問:「怎麼回事?」他弟子說:「我已買通獄卒,你可以走了。」蘇格拉底告訴弟子:「我如果這麼貪生怕死,還能當生命的老師嗎?」

 

佛家常說「了生死」,不是出家就能了生死,了生死是生命圓融的完成。什麼叫圓融的完成?死也是我生命的一部份。在中國仍存在著一些不通透的文化,比如我們忌諱談「死」,醫院沒有四樓,帶了四位朋友去餐廳吃飯,服務生問:「你們有幾個人?」他不會說四個,一定說三加一個,這些例子就是不能「了生死」的人。

 

所以為什麼說佛家是偉大的宗教,也是偉大的人類心靈表現,它說人生有四大真諦,苦是探索真理之 一 ,內容有四個字生、老、病、死。生不必詳說,我們也都會老。病呢?從出生到現在未曾生病的人,請舉手!哇!連師父也生病啊?其實,大家都知道,如果師父不會生病,他們就不能弘法,因為這是生命的真理啊!生病可以不是問題,出生的痛苦也不是問題,生病老死都是「好」的。諸位,這叫做透過惡逆境來體驗人生的深度。宗教另外一個社會責任,是把人心透過很多的煎熬面,讓他覺得一切都是好的!是值得恭喜的!這叫做觀音菩薩的社會責任。

 

你們看過電影演觀音大士出現時常說的一句話:「善哉!善哉!」翻譯起來是 That is good, that is good 。如果你有牢騷去向觀世音講,他的回應也說:「善哉!善哉 !」或問:「我的孩子不讀書怎麼辦?」觀世音也說:「善哉!善哉!」即使你很生氣質問他,他也說:「善哉!善哉!」對所有的惡逆境,他告訴你,那是好的。話說回來,誰說小孩不會讀書就沒有希望了?這是媽媽的問題。什麼問題呢?就好像我家妹妹一樣。

 

有一次,她很生氣地教訓她的小孩:「你為何不認真讀書?」我在一旁笑呵呵:「小時候我也是如此講你的。」小時候有一次我從學校趕回家,為了看她的成績單,但她當著家人面前跟我談判:「三哥!」我說:「成績單拿來。」她說:「今天不跟你談成績單。」我問:「什麼意思?」她說:「如果你不要管我讀書,你要做什麼我都幫你做。」

 

從此我不再管她念書,很奇怪,你不管,她反而好。現在她有好幾幢房子,沒上大學卻比我富有多了!

 

可是很多媽媽都不信邪:「輸人不輸陣」,人家讀中學就跟著讀中學,人家讀大學就跟著讀大學,我反問她:「那你有讀嗎?」她說:「不要比我啦!我就是沒讀,才要給小孩讀啊!」「兒孫自有兒孫福」,每一個人的腦筋自有他的通慧,但我們卻很少一讓生命本身去面對惡逆境,而從困境中成長出來,習效出來。

 

王永慶沒有讀大學,他是小學畢業的,可是他的作法、思想都比博士紮實許多。有一次,他應邀參加中國式管理討論會,很多企管專家、博士都很踴躍發言,談論各種管理哲學,等到王永慶發言時,他說:「你們所談的理論我都聽不懂,但我是中國人,也在管理,憑這種資格,我來說什麼叫中國管理。中國的管理是點點滴滴的問題,我紮紮實實的解決了。......」他談著說著使與會的學者莫不感到無言以對。我為何舉王永慶作例子,他母親信佛信得很虔誠,王永慶侍母很孝順,每次他母親生日時,不論他在哪裡,再忙都會趕著回來。我們中國人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想當初,王永慶小學畢業以後,到嘉義被雇任為碾米廠的米店工人,可是他很聰明,每天比別人更早起床,所以老闆很高興,覺得這孩子可以栽培。王永慶看到來買米的都是歐巴桑或小孩子,他就很仔細算出每一位買米的人間隔的時間,譬如一位蔡姓歐巴桑每隔十天來買一次米,幾次下來,都是如此。於是有一天他主動向那歐巴桑說:「歐巴桑,你每次都買兩斗米,妳家裡多少人啊?」歐巴桑:「我家約十一人。」「歐巴桑,從今以後,每隔十天我就把米送到妳家,你不必自己來買米。」所以買米的人都很稱讚他。等到他十六歲時,向人借了一點錢,開了一家米店,每天拼命的工作,如果不是遇到第二次大戰的話,恐怕王永慶要變成台灣的米王了。他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他的智慧,經過多少痛苦的磨練,而他最大的成功在於他能承認痛苦、錯誤。

 

諸位,台灣有一句諺語:「死鴨仔硬嘴巴」,有的人失敗還吹牛說:「我是故意失敗的。」一直自我吹擂,不承認失敗。這種人最終會精神崩潰的,就如同一個人撒了謊,就必須用更多的謊話來掩飾第一個謊話,因而謊話就愈說愈多。王永慶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他肯承認失敗,這種行為就稱為健康的人生。為什麼他會承認錯誤、失敗,因為背後有一種宗教心靈的支持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再出發。

 

佛陀得道前所吃的苦難很多,連他最親蜜的朋友五比丘也曾遺棄他,但佛陀得道後不計前嫌去幫助他們修行。人生如果沒有痛苦這階層,我們是沒有辦法成長的。許多中國人的心態很危險,今天有些台灣人煩惱錢多,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有的人捨不得自己小孩掃地、洗碗。剛才聽悟師父說在美國有許多中國的老人都不喜歡再做事,他們的觀念是:「老了還做事是老歹命。」他們只想享清福,卻不知能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命、幸福呀!

 

我母親是一位產婆,小時候我常在冬天陪母親走過田埂去幫人接生,父親在我七歲時就過世,我母親常跟我說:「怡安快長大,可以賺錢了,我就不用再辛苦做事,我也可以享享清福。」等到我由國外留學歸國,請母親搬來跟我一起住,母親卻說:「我還可以動,也可以幫人接生。」有一天突然接到弟弟來電話說媽媽中風了,從那時起,我整整照顧她五年,她是真的在「休息」了,卻飽受生命的煎熬。諸位,我們的心臟有沒有休息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說它跳得很累,休息一下?一旦它休息了那就是永遠休息了,所以它是不能休息的。諸位,痛苦時要有對痛苦感謝的地方,煎熬要有對煎熬感謝的地方,這都是宗教精神之所在,所以宗教的第二責任是能夠擁抱、鼓勵在黑暗中的人生體驗。因為如果沒有經過苦難煎熬,我們生命沒有辦法昇華。

 

第三、奉獻與創造的責任——社會發展的先鋒

宗教的第三個社會責任是社會發展的先鋒,也就是社會的先知( The prophet of the time)。什麼叫社會的先鋒,像紫竹林精舍就是一個社會的先鋒,今天悟師父對我說:「陳教授,你愈講,我肩膀責任就愈重。」不錯,讚賞本身也是一種要承擔的責任。我覺得精舍是社會的先鋒,因為它將道場建在都市中,以往的道場都建在離市區很遠,離開凡間很遠的地方,但宗教必要回到這個世界裡面來。可是,並不是跟著吵,而是要把意義帶回來。

 

現代人很喜歡走短路,有什麼「祕訣」能賺得多、賺得快,「馬上一窩瘋」。炒股票是賺錢比較快的法子,所以大家炒著買,我希望在座沒有買,如有買請把股票賣了,把錢拿來送給我們的學校紫竹林精舍。人生如果常常走短路,終會遇到鬼,這是事實,現在有些人很有錢,但卻在牢籠邊緣走來走去,天下的不義之財不要拿,不要羨慕人家突然發橫財,是怎麼來就怎麼去,路要走寬廣的,紫竹林精舍建「成佛之道」,一步一步的爬,這是很莊嚴的象徵意義。我們人生是要一步一步踏實的走,這叫「莊嚴」。

 

宗教的社會責任是在人生社會現象裡面,人生社會現象裡有一大堆不對的事,當看到對生命有所屈辱或很多無辜時,我就要站出來,大聲的疾呼,透過自己的踐行把它改革過來,這叫做 social pineering,香光尼僧團有很多這時代的象徵,這些出家法師學歷都很好,但不驕傲。滿臉的喜悅,高興的布施,好親和,喜歡服務,使人有一直在布施的感覺,諸位,這種行為給這個污煙瘴氣的社會帶來一種新的生命風格(Thenewstyle of life )。

 

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在做秀,在立法院做秀,競選議員做秀,這叫突顯個人主義,任何個人想當英雄,他就不會去照顧別人,可是悟師父不會登報去自我廣告,我們對外一律用香光尼僧團的稱號,這叫做團結,讓團體變成永恆的英雄,這是僧團的真義,讓悲願、力行與和合永遠走下去,這叫軟體中的軟體。諸位,當我說香光寺、紫竹林精舍,我所講的是包括大家,我不單指師父而已,因為我們要一起挑起社會的責任。在西方,為什麼宗教的影響力會那麼大?因為那裡有痛苦,他們的教徒就一起創造,來回應時代的心聲,如台北馬偕醫院所做的,早期台灣很多的社會福利工作,都是基督徒而且都是外國的基督教團體從事參與的。就以東海、輔仁大學為例,蓋學校的都是外國人,為什麼中國的教徒沒有提出來呢?

 

臺灣很多民間宗教,動機不對,善男信女拜菩薩時許願說:「保佑我生一個男孩,如實現的話,我就添香油五斤......」,這樣許願等於跟菩薩談買賣你給我什麼,我就給你什麼,這是功利性的宗教,很危險。純正的宗教,像佛教,有六度,第一度叫布施,是給出去的,發宏願是給出去願國泰民安,願風調雨順,願百姓活著喜樂。地藏菩薩的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絕然的奉獻,所以宗教是豁出去,貢獻我的生命,叫Dedicati on,宗教的責任是奉獻的責任、創造的責任。

 

第四、轉化的責任——現時代的銓釋

最後一個宗教社會責任就是轉化的責任,轉化社會風氣的責任,叫做 Via Transformmativa,宗教的深義在讓人看到生命不斷的延續,也叫做慧命不斷的傳承。一個活的宗教是要不斷轉化,而非食古不化。宗教,因為它是生命的,has to do with "life",所以它不能變成僵化。

 

諸位,你們覺得法華經好念嗎?不好念,所以才要師父給我們解說、開示,如果開示的結果還是照念一次,你們聽得懂嗎?你們還是不知經中要義,所以師父們必須要加以詮釋。我要強調任何的經典都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可是這皆準的心靠什麼?既然活在現代,就得靠經常不斷的轉化及詮釋的功夫。為什麼唐朝的佛教沒辦法一直傳續到現在,近代的佛教不能發達,這都因為沒辦法透過自我反思、自我反省的功夫,不斷轉化所致。

 

拿論語來說,如果我念一段:「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們跟著念,念完背起來,考試寫出來全對,但這沒有意義,因為不知其義,這叫死教育,沒有任何詮釋轉化,便是「沒有意義」。

 

換另一層面來說,當我看到社會有諸多問題時,我用宗教的慈悲改革了,煩惱就是菩提,只有佛教是徹頭徹尾的表達這份社會責任,即使痛苦,我們也合掌說:「阿彌陀佛」。

 

所以,宗教的社會責任就是有這四片:一是正順境裡,永遠宣布生命是光明的、有希望的、可盼望的;第二是即使生命有許多惡逆境,比如生老病死沒有人想去談它,而佛教都接受它,所以第一片與第二片合起來稱宗教心靈的造化。第三片及第四片就是創造徑、轉化徑,社會哪裡遭受不公平我就去改正、去做,該辦學校我就去辦學校,當社會有新的需要,我再來做它,就叫做社會創造;而第四片的轉化徑,包括經典在內,我們必要有不斷的、新的詮釋,經過我們智慧的參與,讓這些偉大的智慧能夠永遠地傳續下去,這叫宗教的「現代感」,永遠跟現時代的人心結合得很清楚、接近,後二片稱為宗教對外的表現。把對內、對外二方面綜合起來,稱為生命的對話(dialoage of life)。因為我往外開創,我知道人心的個體會怎樣,我可以個別去輔導、去幫助。

 

宗教是讓每個人體驗到春天

諸位,我的結論要這麼說,如果能夠有這法輪:光明面、惡逆境,加上經常不斷的創造、轉化,把經典變成活的,讓人們對經典有所認識,樂意參與修經班,經典的進修班 ...... 等,又將所學的回復到身體力行,如此周而復始,就能夠把宗教的根本性格完整地呈現出來。

 

宗教的根本性格是什麼?第一是永恆的真理,它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第二是體驗性,宗教的動力讓人人都能體驗,個人可以成就自己;第三是天啟性,生命很神奇,一下順利,一下又不順,我們可以有勇氣說:「這叫柳暗花明,可是有時又柳暗。」在柳暗花明又柳暗中掙扎時,突然間光明面再現,我們會說:「好感謝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宗教是永遠投入的,這叫宗教的天啟性,也叫宗教給人類生命的神奇性;第四是宗教的拯救性,它永遠告訴你好消息,你有痛苦它會拯救你,你失敗它會拯救你,你喜悅它跟你一塊兒慶祝。而最後一點叫宗教的跨域性,它可直透任何人的心,不受工作、性別、地位、努力、學識之限。總而言之,有位中國詩人講得很美,他說:「宗教是讓一個人體驗到春天。」他在靜靜裡面得到春天的感覺,把春天放出來,讓動處的人也感覺到春天,這叫靜處春生動處春;一家信佛叫「一家春,化萬家春」。每一個人都恭敬料理春來事,每一個人對宗教心靈的拓展,便是乾坤造化人。

 

我願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乾坤的造化人,雖然每天打開報紙有很多黑暗,但只要紫竹林精舍的同修肯踐行這個宗教社會責任,我相信人間淨土終會在偉大的、宗教的、生態保護努力下漸漸形成。讓我們謙卑的、感激的一起合掌說阿彌陀佛。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