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
優婆塞、優婆夷的角色與任務

如果您選了個休假日,到佛寺裡去參訪,或者參加法會,或者聆聽法師的演講,將會對佛教中的「居士」,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或許您還可能當場被稱為「某某居士」呢!這令您感到驚訝嗎?其實一點兒也不奇怪!在現代中國佛教中,「居士」已經是個相當普遍的稱謂,那是人們對於在家佛教徒身份的辨認和肯定。 在中國,「居士」這個稱謂最早出現在《禮記玉藻篇》裡,指的是身懷某種道藝,卻不求仕宦的處士,但這種說法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有了轉變。因為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居士」的梵語----grhapati,音譯為「迦羅越」、「伽羅越」,本是「長者」的意思,指古印度四姓中,自由經營農、工、商業生活的吠舍種富豪;後來隨著富平等精神的佛教發展,到了大乘佛教時代,龍樹在《大智度論》卷九十八中,已經說:「居士」指的是「在家的有道之士」。因此,佛教來到中國以後,「居士」變成了在家學佛者的通稱。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也將「居士」稱做「優婆塞」、「儒婆夷」,分別是梵語----upasska和upusika的音譯,意指「近事男」、「近事女」、「信士」、「清信士」等,很清楚地說明是指信仰、皈依佛教之後,親近、供養佛法僧三寶,過著居家生活的男子和女子。



優婆塞、優婆夷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