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21 期
2015.12.20
釋悟因
道場宗風與領導管理38 共同參與,各司其職
認同分工,就是對團體的肯定
在教團中,由於我們都信仰佛教、修學佛法,因此得以聚會一處,教團就是最好的資源,不必再到其他地方去尋找。
在各司其職之中,團體要能分工合作,個人更可以發現成長的空間和可能。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跟隨我出家的弟子或同修,他們都是知識分子進入佛教來發心,在佛門裡找到個人奉獻的壇城。因此,如果你認同團體所追求的使命與理想,並參與團體的發展,認同彼此的分工,不分別揀擇,就是對團體的肯定,也是一種信念,最終都會變成社會正面的力量。
團隊的使命
有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本來在美國的高科技機構任職,也擔任大企業的顧問,後來被中華民國的政府徵召回台灣參加十大建設。二○一三年,他來到香光尼眾佛學院演講,說了一則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那則故事是敘述某位清潔女工,如何有助於美國把第一位太空人送上月球。
一九六一年,美國總統甘迺迪提出登月計畫―美國在十年內要送太空人往返月球。這項計畫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承辦,許多科學家認為登陸月球是可行的,但不可能在十年內完成。大家議論紛紛,於是一群參議員決定去NASA 現場參訪,沒想到這次視察的一件小故事,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那是訪視的最後一天,在參觀飛航機倉庫時,某位參議員正巧碰見一位女工在打掃機庫。那時天氣很熱,參議員脫了西裝、解了領帶,一副很隨意的樣子,他隨口問女工:「你在這裡是做什麼的?」女工回答:「我是這個團隊的一員,我們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再把他接回來。我是這項工作的一員。」這位參議員聽了非常驚訝,也很感動,連一名女工都把自己當作太空計畫的一員,可見在NASA 機構裡,上上下下對目標都很清楚,都能強烈地感受到身負使命的重任。這位參議員在回到華盛頓後,投下決定性的一票,讓陷入僵局的登月計畫,得以順利地持續進行。
一九六九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歡欣鼓舞。登月不是在講人定勝天,而是在說透過團隊、再接再厲,人可以開放自己,開拓人類的宇宙視野。如同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在踏上月球的第一句話:「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開創,是在可見的未來,有共同的發展方向、目標。連打掃的女工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她熱切的參與,共同完成了登月計畫!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團結,是世間共同的、無我的資產―創舉就從這裡開始。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