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教育
西藏僧教育一瞥(中)



《四、入學條件及課程》

要進入一所學院,學生必須先進入一個類似同鄉會,或兄弟會的「康村」。進入康村的要求很簡單:申請人必須身心健康。進入康村之後,學生或自己禮請,或由康村執事人指派兩位老師,完成這兩項工作之後,學生才有機會被「介紹」給院方。要正式被學院錄取,學生必須通過各學院分開舉行的入學考試。透過康村老師的教導,學生正式開始準備入學考試。至於康村派出的這兩位老師,一位是學生的護法,另一位則為其教授師。某些僧院要求有第三位,做為學生的戒法指導人(諾布,1986)。若伯騰( Rabten )格西描述說:

在學生受教期間,他把身上所有的錢給他的護法,這位護法則負責提供其飲食及衣物。當護法的人負責照顧新生,不過他們必須完成格西學位,才能擔任這份工作。教授師則負責佛法的教學。(渥勒士, 1980, p.24)

 

入學考試由院長親自監考,學生必須背誦某些經典,並與校方指定的辯論夥伴辯論該經典的內容。從進入康村開始,學生同時也為自己終生的修持,展開四加行的行門功課。

 

要進入密院,已獲得朗仁巴格西學位的學生,可免去口試,沒有格西學位的人,則必須通過一連串口試,以証明他們的修學能力。其入學的程序與進入經院大致相同。

 

像西洋大學每個學府設有許多學院一樣,西藏的僧院也有類似的學院。正如諾布(1986)所說的:

噶巴( Gyupa )札倉,札倉即學院之意,專為致力於修禪觀的學生而設;讀克( Dukhor )札倉則主修密秘之學;醫學於面巴( Menpa )學院;最後還有色杜林( Shadu-pling)札倉主修邏輯與辨論。

 

可是,西藏佛學院與西洋大學也不盡相同,西洋大學主要的重點,是教導學生適當的知識與技能,好讓他找到理想的工作,改善當前的生活,因此個人內心的祥和與清淨,不是主要教育的重點。可是西藏佛學院把佛法的修學放在第一位,為了有效理解體會所學,學生在心這方面受到嚴格的訓練。這些訓練首先讓學生慢慢解開思想上與情感上的煩惱,再進一步直接體驗所學(渥勒士, 1980 )。

 

達賴喇嘛指出,基礎教育的目的是藉各種知識,打開學生的心胸及視野,透過心的鍛練,使其成為良好的官能。(達賴喇嘛第十四世,1983)為達到這些目標,許多方法都必須用上,譬如除閱讀與寫作之外,背誦、辯論、靜坐等都十分強調。

 

噶魯派色杜林學院,所有學習都針對格西學位,課程分六大科:共同科目、般若智的研究、中觀、因明學、戒學及論典研究;這些科目又編排為十四或十五個階段。雖然較聰明的學生,可能某階段修學的時間可短些,可是大致所有的學生,都必須按步就班次第而學不可躐等。這十五個階段為:

1.初級共同科          2.中級共同科          3.高級共同科          4.初級論學          5.高級論學          6.初級選修科          7.高級選修科          8.般若智

9.入中論初級         10.入中論高級     11.戒學初級            12.戒學高級        13.俱舍論           14.Karam詳盡地探究戒律與俱舍論       15.Lharam五大論的總複習

每年只有二位能從這班畢業(渥勒士,1980, p.38)。
 
 
噶魯派的其他佛學院,所訂的課程亦差不多,不同的是,每個學院可自行決定要選用那本論著,至於其他派別則有長短不等的課程。舉例說,寧瑪派的學生修課年限大概七年,噶舉派約十一年,而且這兩派的學生在完課程之後,都還要依止一位擅長於禪觀的法師閉關三年。這段密集的修練,不但個人在宗教體驗上進步很多,對於佛法的認識亦加深了很多很多。
 
 
表一   佛學院的作息表
 
  4:00 ~ 5:30 AM     個人做大禮拜
  5:30 ~ 7:00 AM     早課、聽院長開示、早齋
  7:00 ~10:00 AM    與同班同學辯論
  10:00~11:00 AM    喝茶、背誦法、閱讀印度大師所著之論
  11:00~12:00 AM    辯論
  12:00~ 1:00 PM     與別班混合辯論
   1:00 ~ 1:30 PM     回個人康村午齋
   1:30 ~ 5:00 PM     辯論天黑後一小時、上課、課後到午夜、正式辯論
 
 
 
西藏僧教育另一個特色,是學生在修學時,一段時間只修一科,同時把全部的精神放在經典背誦,閱讀相關論著,並認真辯論其內容。就像若伯騰格西所說:「把這部經背起來,並且復誦這麼多次,結果我可以流利得像日常會話一般地把它吐出來。」(渥勒士, 1980,p.79)四年級學生一天典型的作息,可從上面表一得知。由於這個特色,學生往往要費上好幾年的時間,才徹底熟悉一部大經典。在修完十二級之前,學生一律叫做初參,按照規定初參學生,除非有老參推薦,而且經院長許可,他們是不可到校外聽其他法師講經或修法的(若透,1991)。直到身為老參,他們才有資格擔任輔導初參學習的工作。
 
 
《 五、校內的管理與結構 》
 
 
西藏道場相當重視學問,就連要到一個普通的廟去常住,這個僧眾都起碼要有在正規佛學院,受三至四年的教育與訓練才行(渥勒士,1980)。任何一個要在道場擔任大執事的人,必須具備對佛法深厚的認識(法輪中心,1991)。
 
 
僧院的行政分為三層,每一個大寺院以下,可能包括好幾個自治札倉(學院),每個札倉下面又有許多自治康村。有些學院有將近二十個康村,有的康村住有學生約一千人。康村最初的形成,是由一群來自同一地區的僧眾所組成,因此同一戶籍的學生,便一定加入自己故鄉的康村。
 
 
在康村裡,僧眾出家與修學的年資,決定其權力與責任,年資深的很受尊敬,不過他們也有責任規矩年資淺的。每一康村設有幾個糾察,他們負責守護大眾遵守康村的規約。在未通過入學考試之前,學生不可以跟大眾到學院去。
 
 
在學院裡院長(或稱方丈)是最高行政人員,在較大的學院裡,僧院委員會可能設有兩位以上的院長,以領導整個學府。通常院長一任是三年。佛學院院長除了每日必須向學生開示外,還要主持所有會議,監考所有重要考試,代表學院向外界交涉,對學院一切事務作最後決定(諾布,1986 , p.197-98)。
 
 
諾布同時指出其他執事,如財務、庫房、書記,甚至寺院委員會都是由院長聘請。院長連合寺院委員共同禮聘、評鑑長老,長老是學院排行第二的職事,他們的責任是嚴厲督促學生用功辦道,並守持戒律。長老的工作份量很重,幾乎沒有空閑時間,他們除上課時間跟著學生外,學生放假期間,他們必須是去巡視隸屬於該學院的所有小廟及房舍。
 
 
原則上,每個寺院都是獨立自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特有的組織,而且在管理上,佛陀的戒律及寺院共住條約是最高法規。雖然前面所說的每一座寺廟,在法派上都不是獨立的,可是在行政上,除了少數幾項大事之外,每個寺院還是相當獨立。許多大道場及各大宗派的領導,除了薩迦派之外,都是以轉世來延續,四大宗派的總部在所屬分院有糾紛時,有時必須介入解決,如果遇到嚴重難平之事,達賴喇嘛則成為最後判決的人。對於達賴喇嘛的決定,很意外的是,不論結果偏於那一方總是被心悅誠服地接受下來。這種強烈的信心,可從地爾勾堪哲仁波切(DilgoKhyentse)所持的觀念中看出來,他說:「不論他 『 達賴喇嘛』從事什麼事,他的行為都是為了西藏這個國家,西藏的百姓,以及其宗教的利益著想。這是達賴喇嘛主要的關懷(理格仁&盧塞爾 , 1987 )。
 
 
《 六、學校、政府及民問的關係 》
 
 
前面曾經提過西藏的政治體制是政教合一式的,在家眾與出家眾各有約一百七十五的官員,平行一起治國。這個特色使得出家眾,從個人角度說,與民間的政府關係密切,事實上,在政府的組織裡,每一工作都有出家人擔任,甚至是看管監獄,也是一個出家、一個在家人共同協理(泰林,1986)。不過出家眾不同於在家眾,在家眾的官員大多是由貴族世襲而來,但任何一個出家眾都有可能從事官職。達賴喇嘛十四世曾經指出,出家僧眾促進了西藏貧賤階級的翻身,促進了西藏的民主風氣,因為許多成就高的喇嘛,特別投生於佃農家。由於這個緣故人民對出身低的人心存恭敬(噶索, 1990 )。
 
 
從團体的角度來說,出家人有其自己的組織,由於出家的人口多及寺院的規模大,因此,尤其是位於拉薩的幾個大寺院,他們甚至在西藏的國民代表大會裡擁有一些席位。他們所發表的言論也相當有力,舉例說,達賴喇嘛十三世想要增強西藏的軍力,以防衛國家不受外界強國的侵略。擴大征兵,增購武器,提高寺院的地稅等案被提出討論。出家眾堅持其非暴力的信仰,不願意看到他們的國家及百姓,從事殺人的事,當然他們也不喜歡增加地稅這個主意,因此他們強烈的反對,甚至幾個位於拉薩的大寺院還示威抗議,結果達賴喇嘛的提案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在執行上也特別的小心(貝爾, 1987 )。實際上,政府有時不得已必須出動武力,以達到社會秩序的維持。達賴喇嘛第十四世指出僧團的保守力量,一向是西藏社會的控制力與安定力,不過在社會改革的推動上有時卻是一種障礙(噶索, 1990 )。不可思議的是,若有對政府的施政不滿意,西藏的百姓很少責怪達賴喇嘛,他們大多責怪擔任內閣的人,提供了達賴喇嘛不實的訊息(貝爾,1987)。
 
 
在拉薩每年新年的時候,這城市的警察則由哲蚌僧院的僧眾取代(此寺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寺院)。這段時間裡城的規矩管得非常嚴,舉例說沒有任何人可以在市中心騎乘動物代步,女眾也不准服裝不整地在外面走動,有時候僧眾根本不准在街上出現,大家都知道僧警在使用鞭子時,不但毫不遲疑而且手下無情(泰林, 1986 )。
 
 
達賴喇嘛有一個私人的寺院,這寺院位於拉薩的行政大樓布達拉宮裡。這寺院的僧眾負責協助處理達賴喇嘛的一切宗教法事。 《 下期待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