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感覺起舞:貪愛是感受生起的緣
感受是貪愛生起的緣

我們一旦出生,從最幸運到最不幸的人生經驗,我們都可能遭遇到; 世間不穩定、多變化。我們都一樣脆弱,有著一個易於壞損、受傷害的身體。 一旦覺知道這一層面,就會了解:我們都只是同樣會老、病、死的兄弟姊妹罷了。



感受是貪愛生起的緣。那什麼是貪愛呢?這個字譯為欲望。它是當你沒有覺知及醒覺到事物的本然時,就會落入想要與不想要的模式中。

「欲愛」「有愛」「無有愛」

從感受開始。如果它是愉悅的,你就想要;如果它是痛苦的,你就不想要。有種對於感官的渴求—欲愛,想得到感官的享樂,四處吃吃喝喝,聽著音樂,過著隨逐感官享樂的散亂生活。我們都很清楚那是怎樣的生活,對嗎?另外,有一種「想要」屬於「有愛」,我們也都經驗過,一種想要成為什麼的欲望、企圖:我想成為什麼人物,我想要做個成功的人;我想要開悟;我想要向善;我想要成為受人景仰、尊敬的人。還有一種「想要」屬於「無有愛」—想把某物除掉的欲望,這個欲求也是挺有力的。「讓我們除掉所有不愉快的事:惡念、嫌隙、痛苦、瑕疵。」這就是想除掉某物的欲求。
 
欲望如何變成「我」

我們可以觀察這三種欲望—欲愛、有愛、無有愛,觀察及反照它們,因為它們是心的所緣,是心所面對的境界。它們並非心的主體,換言之,欲望並不是你。可是,一不留心,在無明的左右下,它就成為主體,變成了你。你抓取欲望,你變成了你所欲求的對象—我想要這個,不想要那個;我想要做個成功的人,我不想要成為失敗者;必須趕緊改掉這些毛病。隨著欲望而追逐之後,你成為「想要這個東西」或「不想要那個東西」的人。這簡直沒完沒了,不是嗎?當我們變成一個「想要這個、不想要那個」的人,這個現象會不斷地延續下去,總是會有些東西我們想要,有些東西我們不想要。如果不觀察這個過程,我們的一生就會在這個循環裡,週而復始地在生死輪迴中打轉,追逐著欲望—要成為擁有某種東西的人,要成為不擁有某種東西的人。當然,這個「有」便發展成「再生」的條件,接著再生而來的就是老、病、死、憂、悲、苦、惱、與絕望的條件。
 
成為總是必須得到或甩掉某些東西的人實在很辛苦。你想想看:生命中真正的苦究竟是什麼?當你認為自己受盡了苦,但究竟是什麼讓你受苦呢?你會發現苦其實來自於想要成為某種人,想要擁有或不擁有某種東西的人。我們曾提過第一聖諦「苦諦」,我們都有「苦」。只要無明現前,我們就有苦,我們的生命就要為苦惱所盤據。

這種型態在富裕的西歐、美國、澳洲等地非常明顯。生於此處的人們,得到很多他們想要的。他們的苦並非來自饑餓、掠奪、殘暴不仁等類的事件。但即使在富裕的國家中,還是有許多不幸與苦難。這些又從那兒來呢?答案是想要與不想要。即使我們擁有自己所要的一切,我們還會有其他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東西。

試圖滿足我們所有的欲望,並獲得所求的一切並不是問題的答案。不是嗎?這個作法並不是離苦之道,滿足欲望的這條道路永無止盡,除非你如實地看到真相—運用智慧之明,而不是以無明來見到真實相。所以去觀察覺照它吧,觀察想要與不想要,欲望的生起與欲望的執取。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