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物探尋_名與色nāma&rāpa
「名色」意謂心與物

名與色意指心與物,在佛法裡這個主題非常重要。 當覺知身心運作的名法與色法,發現他們只是一對組合以及相互依存的特相時, 我們將能獲得「名色分別智」—了悟真理的第一步。



 今天所要談的是名(nāma)與色(rāpa),當你閱讀佛教書籍或參加佛教的演講開示時,你將一次又一次發現「名與色」的表達。名法與色法(nāma-rūpa)這個主題在佛教裡是非常重要的。
 
名與色的表達不是只有在佛教裡被發現,它在印度教的書籍中也曾出現,但可能意指不同的意義。nāma 與rūpa通常被翻譯成名(name)與色(form)。一些巴利文的翻譯者也將之翻譯成「名」與「形式」。但是依照阿毘達摩或傳統的詮釋,「名色」(nāma-rūpa)在巴利文的典籍或佛教中有不同的意義。
 
「名色」(nāma-rūpa)是巴利文也是梵文。梵文是印度教徒的聖典語文;而巴利文是佛教徒的聖典語文,尤其是指南傳佛教徒或上座部佛教徒。這二種語文彼此非常接近,有許多字是共通的,甚至有些字是一模一樣的,而且某些字能被追溯到較古老的語言。nāma-rūpa是二個字的複合字,它在兩種語文中以同一形式被發現,就意義來說,nāma-rūpa的巴利文和梵文是一樣的。
 
在佛教中nāma可意謂「名字」,然而本文中nāma的意義不是指「名字」,名(nāma)意謂心、心理的或心理狀態;色(rūpa)通常意稱看得見的物體或物,在本文中的意義是物。因此「名色」(nāma-rūpa)意謂心與物。
 
「名」(nāma)在巴利文中被定義為「某個傾向於認識對象(object,所緣)的」,它趨向於認識對象,轉向對象。因此,任何能轉向認識對象的都叫做「名」。「色」(rūpa)的定義是「被熱、冷、飢渴等等所破壞」,意謂色法會隨著熱、冷等因緣而變易。而這些現象的不同面向,會在禪修者或禪修者的心中呈現他們自身。當禪修者於禪修進展時,他有時藉由特相,作用或現起,進而觀到心與物。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