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導讀
緣起三經概介

緣起是佛法的根本教說,也是佛法核心思想, 藏經中蘊含緣起思想的經典有那些?緣起的真實義又是如何? 本文概介緣起三經,提供了解緣起相關經典及其真實義。



佛陀成道時最早說的法是「四聖諦」,而說法的思想核心即是「緣起」,因此佛陀的很多教法都蘊含著緣起思想,本文特別介紹玄奘法師首譯的緣起三經──《緣起經》、《緣起聖道經》、《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希望藉此介紹讓我們瞭解「緣起」的相關經典及其真實義。
 
緣起經
 
《緣起經》,一卷,由唐朝玄奘法師譯。本經收錄於《大正藏》第二冊〈一二四經,頁五四七〉,文約九百多字。本經是佛陀在室羅筏〈舍衛城〉誓多林給孤獨園,與無量無數聲聞菩薩天人眾等聚會一處,而為諸比丘說緣起的自性義和差別的意義。
 
佛陀解釋緣起的定義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以此概括十二有支的緣起法則。並闡明十二支緣起相依的道理,分別解釋其差別義。
 
◎無明:即於一切處無知,無見,無現觀,愚癡無明黑闇。
 
◎行:行有三種,謂身行、語行、意行,為識之所依。
 
◎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身,為名色之所依。
 
◎名色:「名」指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四無色蘊。「色」指地、水、火、風四大及四大所造的諸所有色。而「名」與「色」的統合即為名色,名色為六處之所依。
 
◎六處:又稱六內處,是眼內處、耳內處、鼻內處、舌內處、身內處、意內處,為觸之所依。
 
◎觸:六觸身,是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受之所依。
 
◎受:受有三種: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愛之所依。
 
◎愛:愛有三種,即欲愛、色愛、無色愛,是取之所依。
 
◎取:取有四種,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是有之所依。
 
◎有:有分三種即欲有、色有、無色有,是生之所依。
 
◎生:指有情於界處蘊,生起命根,為老死之根源。
 
◎老死:指有情諸根朽壞,諸行腐敗,捨壽捨煖,命根謝滅的憂、悲、苦、惱等不能免除之痛苦事實。
 
本經與《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六卷<放牛品>第五經〈《大正藏》第二冊,頁七九七〉義同,差別在<放牛品>第五經文後有佛告誡阿難勿輕視此十二因緣法,並說自己初成道,乃以思惟十二因緣,降伏眾魔,除無明而得慧明,應奉持修學十二因緣法。
 
《緣起聖道經》
 
《緣起聖道經》,一卷,又名《說緣起聖道經》、《佛說緣起聖道經》。由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本經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六冊〈七一四經,頁八二七〉,文約一千八百餘字。
 
本經主旨是講述十二支緣起的流轉與還滅次第。記述佛在室羅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眾比丘及諸菩薩眾說法。佛告訴諸比丘,自己尚未證菩提時,在禪定中一直在思惟究竟為何會老死,於是端正思惟生起現觀智慧,得到一結論:有了生才會有老死,依此往上追溯原因就得到了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由此造成苦的積聚,若無「老死」則無「生」……乃至無「無明」等,則能永滅苦。
 
佛覺悟無明乃至老病死苦之順觀、逆觀十二緣起,即古仙人所覺之道。透過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古昔諸佛能正修行,成能證者,而去除生死相續的苦聚。
 
本經與大正藏〈七一三經〉《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十二因緣經》、《聞城十二因緣》、《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思惟十二因緣經》〉一卷,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及大正藏〈七一五經〉《佛說舊城喻經》一卷宋法賢譯,《雜阿含》〈二八七經〉皆屬同本異譯。但本經文後並論述八正道,而《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則僅敘述十二因緣。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卷,是玄奘於永徽元年(AD.650),在大慈恩寺翻經院所譯。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六冊〈七一七經,頁八三七〉,文約一萬零三百多字。
 
本經是佛為眾比丘宣說十二支甚深緣起,重點在討論緣起十二支中的初支:無明支,廣說人的生死痛苦根源在於無明,修行者必須由此著手對治,漸次破執斷障,證得法界妙智,才能解脫自在。經文以十一殊勝揭舉無明法義。
 
1所緣殊勝:一切諸雜染法與清淨法皆是無明所行境界。
 
2行相殊勝:無明隱覆真實顯現虛妄,以為行相。
 
3因緣殊勝:一切煩惱業生三雜染中,無明能作因緣根本依處。
 
4等起殊勝:能引所引能生所生諸緣起中,無明皆與作等起緣。
 
5轉異殊勝:有四種轉異〈轉變〉成無明 ──隨眠、纏縛、相應、不共。
 
6邪行殊勝:依無明能起增益損減二種邪行。
 
7相狀殊勝:無明的自相微細,難知難了;共相廣大,遍一切境。
 
8作業殊勝:無明能作一切流轉所依,能障一切寂止成就。
 
9障礙殊勝:無明障礙慧根及聞思修三所成智。
 
10隨縛殊勝:一切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
 
11對治殊勝:對治無明唯以法界妙智為能對治。
 
本經與《大正藏》〈七一六經〉《緣生初勝分法本經》〈又名《緣生經》〉二卷,隋朝沙門達摩笈多譯,是同本異譯。
 
結語
 
緣起三經保持了原始佛說的本貌,是闡述緣起理則的重要經典。在佛教經典中論述緣起的相關經典甚多,如《雜阿含經》的二八三到三O三經、三四三到三七O經等都是論述與緣起相關的法義,還有《佛說稻稈經》〈又作稻芊經,同本異譯有:《了本生死經》、《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大乘舍黎娑擔摩經》〉本經是彌勒應舍利弗之請,宣說因緣生法有內因緣與外因緣二種,並以稻芊之由種生芽、由芽生葉,乃至由華生實,比喻十二因緣之次第生起。另外《十二緣生祥瑞經》是以十二因緣之各支以斷人吉凶的佛典等等,這些與緣起相關的經典,都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緣起的真實法義及緣起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值得推薦閱讀!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