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之歌
橫看成嶺側成峯



蓊鬱的山巒層疊連綿,自車窗外映入眼簾,一路上身子就隨著巴士這麼蜿蜓而上。耳際一片嘈雜:車聲、人聲,偶爾,也聽得隱約的蟬鳴。我彷彿又重新拾起筆墨,再次在心中的畫紙上繪下一幅幅山水:大塊天地,青山白雲,竹籬、農舍、溪流、梯田點綴其間;像個貪婪的寫生者,巴望一口氣繪完所有的山光雲煙。就這樣,我踏上了興奮期待的香光寺。
 
回到家的感覺是相當不錯的。香光寺,真的就像家,像童年的家,大門一邁,扶桑花籬旁就是一大片稻田;在那兒,野過所有的童年歲月,在那兒,也恭恭敬敬地印下童年的每一個足跡。媽媽說:「妳是大姊,要做好榜樣。」上山前的二十幾個年頭,我做到了,但做得並不開心,而今我已下山,我想:往後的日子,我會做得很開心。喏,現在,此刻,當下,我的直覺就是——以身作則使我感到更踏實、更快樂。而更能感受到的,是自己終於能體會父母親的教導是多麼受用,多麼受益無窮;事實上在做這件事的同時,也已經獲得了它的附加價值,大家都盡本分,不就是最佳的附加價值麼!
 
學佛的路程好長好長,可是不會感受到苦,至今也很少懷疑過,應該是說:涉世未深吧!什麼事臨到頭上,通常很習慣性地把自己關起來,然後,發洩完了去找書本理論,找到答案,就記在心上了。以前,我是不屑與那些水平層次較低的同學探討問題,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因為溝通上有太多障礙,除非別人找我,除非有其他機會——吝嗇!在香光寺,這個惡習不曉得怎麼搞的,竟然消失了許多。驚訝與接納轉變之際,我才知道:原來,與人分享竟是如此充滿喜悅!小時候父母親教兄弟姊妹養成好習慣,該說就說,該聽就聽,現在想起來,不就是在惜福?當我們有緣與他人相遇,有緣與他人做生活的交流,不論是喜樂或苦痛,總是難得的經驗與借鏡,這就是福。所以,當自己與他人分享的同時,我將福分與別人共享,不是讓福分的存在更有意義,也更有價值。
 
廣欽老和尚說:「要結緣不要貪緣。」芸芸眾生,有情亦無惰,是用開朗的心去面對?還是用一張苦瓜臉去面對?小時候很厭惡洗碗,媽媽總說:「妳一樣要洗,幹嘛嘟著嘴去做?唱唱歌不就洗完了?」如果說我真有善根,我知道,那些善根的累積,是書本幫我,讓我能藉知識去觀察體會生活的點滴,逐步建立正知見。我想,人人都可為之,問題是不為也。
 
見參法師說:「學佛最重要的是要恭敬。」的確,每一天,沒有一處不要我們用心留意,真的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好比畫畫,課堂上,老師一再告誡我們:不要浪費一筆、一個顏色,每一筆都不可以是敗筆。這句話在考試的時候尤其見效,真的是筆筆為營啊!可是,回到生活裡呢?好像很容易就忘記了。我們常會把一生比作一幅畫,人是筆,生活是色彩,端看個人如何造畫。如果是這樣,能不用心、不恭敬嗎?而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心情都應該差不多,也就是一個平常心,不要作情緒的奴隸。六祖慧能說:「風也不動幡也不動,仁者心動。」什麼樣的心,便成就什麼樣的生活。菩提路上,願與大家一起努力!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