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人間
我的母親

我那時傻傻的,爸媽的意思不敢說不要,也不知害怕,就這樣嫁過來了, 一覺醒來,又開始新的一天,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也由不得再多想什麼, 我就這樣一步一步,努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扮演為人媳、人婦、人母的角色。



我的母親,個子嬌小,但有不服輸的個性,她勤儉持家、刻苦耐勞,她願意學習、勇於承擔,並且盡己所能地幫助別人,一直是我們做子女的學習榜樣。
     
從都市到鄉下

一天,我鼓起勇氣問母親:「媽媽,您怎麼跟爸爸認識的?您在高雄這個大都市長大,怎麼有勇氣、願意嫁到台南的鄉下呢?況且,您的年紀小爸爸八歲,不覺得年齡的相差太大?爸爸也比您高很多,當兩個人站在一起時,不是怪怪的嗎?」

母親聽了我的問題,怔了片刻,然後綻開微笑說:「這都是緣分啊!說來話長,你外公與你爸爸是一起上班的同事,你外公覺得這位年輕人很可取,人很勤勞又老實,也長得不錯。所以,非常熱心地為鄰居的某個小姐做起媒人來,七做八做,隔壁鄰居的媒沒做成,反而是做成自己女兒。」母親說到這裡,露出害羞的笑:「我那時傻傻的,爸媽的意思不敢說不,也不知害怕,就這樣嫁過來了。剛開始,確實很辛苦,要下田,要養一、二十隻的豬、一群雞鴨,還要挑水、要撿柴、要備三餐等。年節時還要做應景的食品,如年糕、春捲,平常還有些人情世故得處理,那時可是手忙腳亂、毫無頭緒,一個頭二個大,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同時,孩子又一個一個緊接來報到。一天下來,確實是累了。」我聽了,張大了嘴說:「這麼多事情要忙,要是我早就累歪了。」母親笑笑:「但是,一覺起來,又開始新的一天,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由不得再多想什麼,現在,總算熬過來了。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願做牛,不怕無犁拖。』我就是一步一步地,努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扮演著為人媳、人婦、人母的角色。」
   
一心想再添第二個兒子

一段無心插柳的聯姻,就是母親嫁給父親的故事,開始了她為人媳、為人母的人生。還記得在四、五十年代,當時大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仍是很盛行,在母親生了三個女兒,一個男孩後,她仍執意要為夫家再添一個男孩,除達到婆婆的期待外,也圓滿自己多添壯丁的心願。
 
母親懷老五那年,我已九歲了。那時正值暑假,母親挺著大肚子工作。突然,她感覺肚子痛,經驗告訴她,可能是孩子要來報到,於是母親放下手邊的工作,將已準備的所需物品,鋪好就緒,便躺在床上待產。沒多久,阿嬤帶著產婆,直往母親的房間,準備接生。等待娃娃來的時間似乎特別漫長,彷彿已經過了好久好久,我與弟妹在外面一直喊著:「怎麼還沒生出來?怎麼還沒生出來?」母親經過好幾個小時的煎熬、奮鬥。突然「哇!哇!」的哭聲劃破了寂靜、凝固的空氣,我和弟妹高興地歡呼:「生出來了,生出來了。」

鄰居聽到母親生了,都感到非常驚訝,不太敢相信,一旁議論紛紛:「怎麼這麼快,剛剛還看到她在工作。」「是啊,早上還看到她在忙。」此時,阿嬤從房間裡走出去,鄰居忙著問:「生男還是生女?」阿嬤應了一句:「又是個女孩。」門外那一句,冷冰冰地傳了進來,只見母親豆大的眼淚馬上迸出。當時的我還不懂,只是疑惑著母親已經非常努力,還是生女孩,這可以問誰呢?要怪誰呢?阿嬤那一句話,可以聽出她的期盼,但這句話,雖無惡意,卻已傷了母親的心。
 
產後第六天,田裡正忙,母親不敢多休息,吩咐我照顧剛落地的小妹,就挑著阿嬤準備好的一擔點心下田工作去了。至今,回想起這件事,我仍然覺得心酸,眼淚不禁流下來。這是那個時代下傳統婦女的悲哀,但我也因為她們如此堅韌的生命力而感動著。
                
善於持家理財

父親不只一次當著我們的面,說他非常感謝母親善於持家理財。父親自十五歲開始上班後,所有薪水都交給阿嬤,經過二十年後,卻發現家裡竟然連點積蓄都沒有,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阿嬤還得支助嫁出去的女兒們。等到姑媽的孩子長大後,父親就將經濟大權轉交給母親。
 
當時,我們住在台南縣,母親管家後幾年,有天,母親突然提議要在高雄買房子,她對父親說:「你每天都得從台南到高雄上班,大風大雨也要工作,路途很遙遠,來回至少各要一小時車程。你的年紀又一年比一年大,實在是太辛苦了。」父親說:「咱們又沒錢,買什麼房子。」母親說:「我跟了會,處理起來,差額不會很多,再借一些應該就可以了。」父親非常驚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話。就這樣,民國六十年,我們在高雄市買下第一棟房子,同年六月,就舉家遷居高雄,開始做個高雄人。後來弟妹們陸續長大,什麼聘金、嫁妝的,甚至買房子,父母親也都有資助,還都是一大筆。從一無所有,到目前衣食無虞的生活景況,這位家中財政部長的理財工夫真的很了不起,弟妹們也都很感謝及讚歎母親。
 
「錢從那兒來呢?」母親持家有原則,可分兩部分來說。節流方面是省吃節用,除教育、醫藥、人情世故不能省外,其餘則是量入為出。像吃的青菜,不是自己種,就是摘來的野菜。母親每隔三、五天才去菜市場,買些食物回來添補,可說是能省即省,非常地節儉。
 
開源部分,父親的薪水及田地的收成作淨餘外,一年還會賣一、二次豬,增加些儲蓄;而從我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家中不分大小都要幫忙做代工。有時得去撿番薯、剝花生或撿蚯蚓等,變賣錢來貼補家用,小孩子在參與這些工作的過程中,都認知到賺錢不易,用錢要慎重。而家庭經濟狀況,如同老一輩的人所說:「賺錢不高明,用錢才是師傅。」

在母親理財持家之下,逐漸有所改善。

現在,父母親仍非常節儉,有時勸他們去國外走走,也屢勸無效。想想他們成長的背景,父親自小沒有爸爸,十五歲就開始賺錢養家;母親則是勤儉的女性,他們都有即便一毛錢也不亂花的習慣,後來也只好隨順他們,只要老人家歡喜就好。
     
為子女不顧一切
      
我五歲那年,父母親都會帶著我到田裡工作。剛開始,我還乖乖地一個人坐在那兒玩,父母便很安心地工作。時間一長,我覺得無聊無趣,就走到池塘邊,那兒開了一整片的紫花,非常漂亮。我很想摘幾朵,但是人小手短,怎麼努力,就是差那麼一點。不甘心就此罷手,便使力去摘,眼看著就快到手了,突然腳往前一滑,整個人就掉入水裡。

可能是母女連心,母親一轉頭,猛然發現小孩不見了,覺得不妙,就往池塘飛奔過來,將我從水中撈起。這下子,可真把父母嚇呆了。也許命不該絕,剛掉下去,就被母親發現,緊急救起,一切無恙,再慢個幾分鐘,就得做水中冤魂了。
 
又一回,有個下雨天,我和一群小孩子玩耍。其中一個小孩發現如果觸摸窗戶的鐵條,手就會麻麻的,很好玩。那時還不知可能是漏電,只覺得很稀奇、很好玩。後來我去找來一條U字型的粗鐵絲,往窗戶一勾,這一勾不得了,整個人竟然被吸住,全身不停地發抖。一旁的小孩子都嚇呆了,趕緊跑去找我母親。母親一來,毫無顧慮自己的安危,衝上來用力地抓著我的手,要拉開我。當放開鐵絲那一剎那,兩個人都摔了出去,可見母親用了多大的力氣。事後談起,母親說當時的電力確實很強,連她的手都會顫抖,但為了救我,已是義無反顧了。回想這兩次驚險的災難,都是母親救了我,我的生命是母親給的,也是母親救回來的。
 
當年,母親救了我二回,但她一定萬萬想不到,這個小孩長大,再度讓她承受了更深沈的痛。可能是宿世善根,某個巧合的因緣,看到穿著長衫的出家法師,手持一串念珠,那瀟灑自在的形象,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既羨慕又嚮往。繼續接觸佛教後,心中感到非常歡喜,原來人生可以有另外一條大道,不一定要走入家庭,因此,我開始萌發出家的想法。
 
原本家族的長輩、平輩對我都有很高的期望,在提出出家的要求後,他們繼而轉為失望,極力反對我出家。歷經幾番的爭取,我終於出家。但出家後,所有的不諒解、所有的不是,卻都留給母親一個人承擔。他們責怪母親:「女兒不好,是媽媽教不好,是媽媽的責任。」「為什麼要讓她去住寺院?」母親只能默默地流下眼淚,無法做任何的回應,是我偉大的母親,她圓滿了我出家的願。我真心地要跟她說:「謝謝您,媽媽。」
     
媽媽的愛心便當

母親非常注重三餐飲食,認為那會大大地影響小孩的健康與成長。所以,再怎麼忙,也都要準備三餐。小孩上學後,為了讓小孩能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便當,她每天都會親手準備便當。甚至,我在外地讀中學期間,一早就得趕車上學,母親還會在農忙期,摸黑起床為我準備便當。
 
後來,我出社會工作,每天還是帶著母親的便當上班。家裡的飯食可能沒有那麼多樣,但母親仍堅持便當的菜一定要較豐盛,看起來喜歡吃,又能吃得飽、有營養。母親考慮:「不要讓小孩在同學面前羞於將便當打開,家裡「吃好吃壞」,別人不知道,但在外面,便當一定要豐盛些。」
      
那時坐在我隔壁的同事是「出外人」,每天看到我的便當,都讚不絕口,說光看就知道一定很好吃。我不大敢看她的便當有什麼菜,想她每個月的薪水,要送回老家,還有自己生活支出,三餐大概是能省則省。我將同事的情況跟母親說後,母親教我:「你明天跟那位同事說不要帶便當,一起去公司餐廳吃飯。」那天中午,當我拿出母親準備的另一個便當時,她一時措手不及,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眼角微濕,之後默默地、慢慢地將便當吃完。她說:「我從小就沒有媽媽,也沒吃過媽媽的便當,這個便當的菜這麼多這麼豐盛,我一天三餐加起來,也都無法相比。」
 
我的母親,她把對子女的愛心、關心都放在那一盒盒的便當裡,至今只要想到便當,都會讓我回味無窮,點點滴滴的親情溫馨在心頭。  
     
待人親切、關心別人

凡有婚喪喜慶,小孩需要人照顧,親戚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母親;或有人住院,店面擴張等等,母親都會樂意主動地去幫忙。父親有時都不忍心看她一把年紀,還得忙這忙那,會嘮叨地念她幾句。縱使如此,仍無法改變母親熱心助人的個性。她總是說:「我們做得到的,就去做,而且現在還做得來。等到有一天,年紀更大了,身體不行了,即使有心也沒有用了。 」
    
母親是我的驕傲

有一次,我聽到小姑媽對弟弟說:「你開始交女朋友了,你可要慎重選擇結婚對象,如果能找到一位像你媽媽這樣,孝順阿嬤又會理家的媳婦,我們一定很高興,也才會放心,那可是你的幸福哦。」做小姑的,能真心地讚嘆嫂嫂,表示母親的付出、努力,以及為人,是大家有目共睹。我內心為母親感到高興,也為母親感到驕傲。她為長輩所讚歎信任,也是我們做晚輩的學習榜樣。
 
每當碰到困難,我就會想起那個在都市長大的女孩,當她嫁到鄉下面對新環境的適應、挑戰時,以多少耐心與虛心去學習、沒有第二句話就一肩承擔所有的責任,這時我就好像打了一支強心劑,鼓勵自己要勇敢地面對現況,重新站起來。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