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40 期
2021.06.20
釋悟因
開塔見佛 開權顯實17開塔 開知見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 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 觀佛。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 大城門。 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 定。 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 經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 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講釋】
釋迦牟尼佛看到分身佛都已經到齊,而且各坐於師子座上,齊心希望能開寶塔,於是釋迦如來從座而起,住於虛空,一切四眾也都恭敬起立、合掌,一心觀佛。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戶」是門戶,打開門戶時,「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如同出關時,城門開鑰,發出巨大的隆隆聲響。
塔門開啟當下,大眾終於見到多寶佛了。多寶如來是過去之佛,此時坐在寶塔中的師子座上,「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這是什麼模樣呢?之前我去到南華寺,瞻仰三位長老真身,首先是六祖惠能大師真身,他還是坐得直挺挺的。第二位是明代的憨山大師,第三位是明代的丹田大師,也是坐得直挺挺,栩栩如生。六祖惠能大師到現在也一千多年了,文革時期,有人拿刀子砍,或者是給他潑屎尿,但是都沒有毀掉,歷經歲月和侵擾,他依然還是坐著,如入禪定。
「又聞其言」,大家同時也聽到多寶佛說:「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我是為了要聽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才來到此處。
這驗證《法華經》「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核心精神。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皆是如此。哪一件大事?我們來讀經典,經典裡面有說明。
佛以各種方法 打開眾生知見
佛度化眾生,為眾生說法,無一不是為了「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他會運用各種方法,幫助大家打開知見:
像是佛顯神通開寶塔,好讓大眾可以看見寶塔裡景象;例如又一經典《彌陀經》,大家連問都還沒問,佛陀不問自說;《阿含經》裡,則是大眾有疑問,尋求佛陀解答,佛陀為大家開示;此外,佛陀成道以後,從菩提伽耶跋涉到鹿野苑,以前跟他一起修行的五個人一見到佛陀,自然而然就跪下來,這也是一種說法。
有的則是在日常中說法。《雜阿含經》裡,佛陀到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家化緣,婆羅門不解地問:「我們要辛苦耕種,才有作物可吃,你年紀輕輕的,為什麼不耕種呢?」佛陀說:「我也耕種,耕作的不是一般的田,我耕耘的是善法良田。」他向婆羅門解說精進修行、脫離苦迫亦是耕作,用智慧方便讓婆羅門能接受理解,這也是說法。(1)
相應 才能看見
佛陀有他的「變化身」跟「受用身」,他將受用的這些顯現出來,分享眾生。但是要看到佛陀報身的福報、理解他真正的感受,只有佛與佛才能夠相等,或者至少要等覺以上的菩薩,才看得到。佛陀「三變淨土」,也是在我們面前展示那巨大無窮、說不盡的境界,佛陀教導我們直接去看,借用布袋戲的台詞說:「一言難盡,用比的比較快!」
不過,佛陀用神通引導眾生,可遇而不可求,剛好相應,你才能夠看到。有時候即使我們凡夫看到了,還不免會以凡情去度量,甚至懷著很多揣測在看呢!
(1) 《雜阿含經》卷4:「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一陀羅聚落乞食,而作是念:『今日大早,今且可過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作飲食處。』爾時,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五百具犁耕田,為作飲食。時,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遙見世尊,白言:『瞿曇!我今耕田下種,以供飲食,沙門瞿曇亦應耕田下種,以供飲食。』佛告婆羅門:『我亦耕田下種,以供飲食。』婆羅門白佛:『我都不見沙門瞿曇若犁、若軛、若鞅、若縻、若鑱、若鞭,而今瞿曇說言:「我亦耕田下種,以供飲食。」』
爾時,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即說偈言:
『自說耕田者, 而不見其耕, 為我說耕田, 令我知耕法。』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信心為種子, 苦行為時雨, 智慧為時軛, 慚愧心為轅,
正念自守護, 是則善御者。 包藏身口業, 知食處內藏,
真實為真乘, 樂住為懈息, 精進為廢荒, 安隱而速進。
直往不轉還, 得到無憂處。 如是耕田者, 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 不還受諸有。』
時,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白佛言:『善耕田!瞿曇!極善耕田!瞿曇!』於是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聞世尊說偈,心轉增信,以滿鉢香美飲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因說偈得故,即說偈言:『不因說法故,受彼食而食。』如是廣說,如前為火與婆羅門廣說。」(《大正藏》冊2,第99號,頁27上11-中12。)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