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佛陀有關的疑惑
40) 兩種眼淚不同在哪裡?



彌蘭陀王問那先:「有人在父母過世時,悲啼哭泣,淚濕衣襟;有人聽聞佛經,也悲啼哭泣,淚濕衣襟。這兩種情況有什麼差別呢?」

 

那先說:「為人子女因為思念父母的生育教養之恩,無法忍受天人永隔的憾恨,所以愁憂苦痛,潸然淚下。

 

那些聽聞佛經義理而感動流淚的,是因佛的經教引發他的慈悲哀憫之心,他們體悟到世間的辛勤勞苦,所以淚流滿面。這些人的流淚啼哭所得到的福報,將會是很大的!」

 

【啟示】

這兩者的眼淚,一個為「色身」,一個為「法身」,出發點完全不同。父母恩一定要報,但也要落實去思考:活著做什麼?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過世,為人子女思念親恩,難過淚出,是世間眾苦之一。但生死輪迴,無有了期,輪迴的癡暗,是生命本質。父母子女愛別離之淚,若有形相,一生生累積比海水還深。而聽聞佛法四諦,想到娑婆眾生被業力壓迫,時刻不停、無始無際,輾轉在三界六道的辛勞苦迫,淚水又能訴說幾許?於是用功修道,得到解脫自在,這種福,豈是親情恩愛可比擬。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能聽聞道理,得到人生正確方向的指引,是難遭遇。在禪堂時自覺,生死未了,如喪考妣。但終於見「道」,找到生命真正的解藥,此生不虛,才是真正報答父母—何止此生此世之親情,這給我的修法因緣之恩情—山高水長。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