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果經》的現報利益
沙門現報及順序學習-順序學習

本文依《沙門果經》的主要內容,以六師外道的知見、沙門現報及順序學習、及阿闍世王的無根之信等三部分,說明《沙門果經》。



順序學習(anupubbasikkhā)

《沙門果經》所說的沙門果都是現世現報的,這也是沙門須要按部就班順序學習的內容。唯有在戒、定,慧的學習當下就已經帶來了好處,這就是為什麼說現世現報(diṭṭha dhamma sandiṭṭhika)的利益(Anisaṃsa)。

十四種的沙門果,是十四種沙門在未證得之前順序學習的目標。第一、第二種沙門果是與當時外道的共享利益。若是有人覺得「在家迫迮多諸塵穢,猶如牢獄;出家寬曠離諸諠雜,猶若虛空。」(18)出家之後,可以不必再服侍國王及免交稅金,還獲得了國王的禮敬、供養的現報利益。這二項利益時至今日仍然有效。雖然不一定有國王頂禮、供養,但由於個人的行持端嚴,持戒清淨,能捨俗務,又欣出離(煩惱),還是能得到世人的恭敬、讚譽。

此後,還有十二種更殊勝的沙門果。不過,這些沙門果就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不是一出了家就能得到的利益。它必須從小分戒等,到知足、守護根門、正念正知、棄除五蓋的基礎紮根起,才有可能證得色界四禪、觀智、諸神通智及漏盡智。從歸信三寶到出家,正見與戒同等重要。佛陀在增支部《種子經》說:

「諸比丘!我實不見另有一法,能使未生的諸善法生起(uppaññanti),或使已生的諸善法增長(bhiyyobhāvāya)、擴大(vepullāyā)。諸比丘!這就是正見。

諸比丘!成就邪見的有情,身壞死後,生於不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
諸比丘!成就正見的有情,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19)

這一段經文可以對照《雜阿含788經》(《大正藏》卷2,頁204)。邪見,註釋書說是《梵網經》的六十二種邪見。正見有五種,即:自業正見、禪那正見、觀正見、道正見及果正見。《分別論》說的自業智(kammassakata-Jāṇa)(20),就是以智、以慧、以抉擇、以正見確實了知有業報、有父母等十種的「有」(aṭṭhi存在)。從增支部註的五種正見與佛陀在《沙門果經》講解的順序學習,可以看見二經遙相呼應的痕跡,如下列:
 

 
《沙門果經》的十四種沙門果,除了前面兩種,之後十二種更為殊勝,即四種禪那及八種智。不過在開顯八種與明(viññā)有關的沙門果以前,為了確保修學者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穩固基礎,佛陀不厭其煩地指示獲得八種智的近因(足處),那就是禪定。

初禪以前,以戒為基。戒清淨能讓比丘在道德上有安全感及無可指責之樂;因守護根門而有不受污染之樂;因正念正知而給修行者帶來保護內心安寧;因知足就能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因去除了五蓋就會生起愉快、喜悅、輕安、快樂及獲得提昇為初禪,進入了一種更殊勝的沙門果。

每一禪那有自己的現報利益,每一種禪那在掌握及超越之後又能帶給修行人更上一層的禪那利益,如此更殊勝與崇高的沙門果就在順序學習中逐一完成。禪定固然是重要基石,然而不能沉醉於禪定,更不可以此為足。

根據《沙門果經》的記載,佛陀指示「當他的心如此專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再引導其心,使心傾向於八種智。心柔軟之後,適於作業,開發智慧,猶如經過爐火的黃金相似,柔軟之後才能任由金匠的調改、打造。佛陀說:「諸比丘!我實未見有其他一法,像心這樣的修習多作而成柔軟適作業的。」當心安立於第四禪的清淨、不動搖時,才傾注於開發八智。八智的內容,第一種是觀智,最後漏盡智,於其中間的六種是意生身智、神變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及天眼智。

這是一條禪那、觀智、神通、漏盡圓滿的解脫道(21),與不修安止的乾觀者有所區別(22)。為了保證沙門果的完整無缺,佛陀晚年仍然重視這一次第教學(對弟子而言是順序學習),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非常有系統地展示了圓滿的沙門果。
 
【註釋】
(18)《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大正藏》卷正26,頁406)。

(19)增支部第1集.17經(漢譯19,頁39)。

(20)《雜阿含1039經》(《大正藏》卷2,頁271)。《分別論》(頁328)有十種「有」:有施,有供,有祀,有善作、惡作業之果與異熟,有今世,有他世,有母親,有父親,有化生有情。

(21)溫宗堃《涅槃直徑》頁105(寂靜禪林,2005)。
 
(22)菩提比丘曾指出:「就我所見,《尼柯耶》並沒有明確地承認乾觀阿羅漢,也沒有指出不得禪那而證阿羅漢的方式。……視乾觀阿羅漢為註釋書的新發明,而不見於經典中(但這並非意味著沒有(乾觀阿羅漢)這回事。」及「乾觀者」一詞不見於巴利三藏聖典。溫宗堃《涅槃直徑》頁50註128及頁101(寂靜禪林,2005)。.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