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住本 立一切法
虛幻不實的罪性

《維摩詰經》,直從無我離相而趣入。 在等觀中,煩惱、菩提、一切法是同樣的空無別異,展現空與業報並存的生命觀。 在「以因緣故諸法生」的無差別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



曾經有兩位比丘犯戒,心中羞愧,不敢向佛陀懺悔,便請號稱「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協助他們出罪。於是優波離嚴格依律判斷輕重,按照律制規定的程序,令其所犯的罪消除。然而,維摩詰卻對他說:「優波離啊!不要再增加這兩位比丘的心理負擔了,應該立刻滅除他們的苦惱,不要再擾亂他們的心。因為罪性就和心性一樣,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罪由心而起,心的本體是空,罪垢的本體自然也是空,世俗一切莫非如此。」
 
維摩詰用大菩薩的見地,說心本空(罪亦空)、法無常。也許有人會認為:既然罪性並不真實存在,犯罪者是否就可以逍遙法外了呢?這就違背了維摩詰的意思。維摩詰本人也是「奉戒清淨」的。所以,這並非持戒不持戒的對立;更不是對僧團制度作法懺的推翻。對已犯罪者,仍要接受相關律法、規約的懲處,只是違犯的行為,往往是因為見解觀念的錯誤,或當時狀況的誘導所造成。對違犯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協助他導正觀念、改良習慣,不再重蹈覆轍。維摩詰此說深義,在勉人防非止惡,根本遠離犯罪。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