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之歌
如是我思



誦經一思

——或者,開悟的歷程就是:去發現生命原來All is good!

晨間誦「大般若經」,注意力在雜沓重迭的經文中,漫不經心穿梭著,把「誦讀」當成熏習功德吧!這麼告訴自己。陡地,幾句話吸住了眼睛:「色中際非縛非解,何以故?色中際無所有性,為色中際自性故。受想行識中際非縛非解,何以故?...」繼思索:「對諸法要分高下嗎?」及「不安是人的本能,毋須處理。」

 

在思緒的串通、互相對答中,突然一個新的了解出現了:既然一切法「無常」「無自性」,那麼高下、美醜、善麗之分步都不必要。生命所以「不安」,不是「受」讓我們不安,是在「受」的背後有一個或與過去,或與未來比較、追逐的分別相所致。解脫的人生就是去信任每一當下,接受每一個當下,讓生命之流順其自然,讓一切存在發生,如此而已!
 
憶起「信心銘」中的一段話:「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二見不佳,慎勿追尋。」...
 
然而,這一切也不過是我理知上的了解,還不是直觀感性的「知」,回到現實,我仍然有那麼多「急待處理」的「不安」,當第一個希望落空時,立刻尋找第二個希望來代替失望,但是馬上又懼怕第二個希望又會變成失望,於是用盡各種方式,想要求得連續的滿足與快樂,但是我卻越來越清楚感受自己一直活在一個不自覺的過去古早的模式中。
 
所以,開悟或只是去洞悉:生命本然沒有真正的問題。修行要努力的也只是,坦然自覺地接受每一個發生,Let it be!
 
如實觀察
修行的確只是平常事,開悟也必定是平常事。
 
許多事在未發生之際,我們總對它充滿焦慮、期待、計劃、擔心,一待「它」真的發生,只要你細思經過就會猛省:不過如此,但是,如果你一直拿某一個「結果」衡量、比較,你永遠只能活在不安的不滿足裡。
 
生命沒有究竟的完美,但每個存在卻已是因緣下,相對的完美。把「期待」放下,接受自己,也接受每一個發生。因為,你根本不需要追逐完美,你只需要「老老實實」地靜觀因緣的生滅,這或就是「活在當下」的真實義吧!
 
生命的一行道—委身與追求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答案:空!
各位的真相是什麼?答案:空!
學問的真相是什麼?空!
修行的真相是什麼?情緒的真相是什麼?奉獻的真相是什麼?XX的真相是什麼?....
空!
那麼,「空」是什麼?
?(無以對之)
 
其實,我們是無法知道那究竟真相的,因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感覺到的,都只是一種假定,一種符號,甚至是一種錯覺,我們就是生活在這個假定、符號、錯覺當中,還以為自己掌握了真實(雖然你我目前或握有部份、相對的真)。所以,除非你觀自經歷、參與,而且如實地觀察,你才可能對「它」有所感悟。
 
管它「空」是無常也好,是常也好,是生滅也好,是不生滅也好,反正,「真相」是無法以「理知」推算、窮盡的。唯一的道路是你委身託付,真誠地探索、追求,無畏地接受每一個「可能」,每一個「變化」,從中不斷調整自我觸鬚的認知,然後,慢慢,你才能說道:
 
啊!我終於比上一刻更清楚「它」是什麼了!...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