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物探尋_唯識所現:從唯識談心法與色法
從佛法看待器官移植

屬於「色法」範疇的身體器官或種種物質現象, 與屬於「心法」範疇的認知、感受、性格等心理現象,二者間到底有何交涉? 本文將嘗試從「唯識」觀點來探究一二。



在接受新的心臟、肺或肝的同時,接受者是否可能也接受了捐贈者的喜好、憎惡、記憶、情感特徵和性格傾向呢?

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會影響身體,這是一般人都認同的經驗。即使只是吃下了某種食物、藥材(段食),接觸到某種氣味、聲音,或身體的運動、按摩(觸食),都會影響身體的狀況、食慾……,進而影響心理。那麼,移植一個有機能的器官,進入體內與全身的生理系統共同運作,新器官必然挾帶著原先某些生理特質(例如,移植的心臟會傳遞新的神經傳導分泌到腦中),或多或少影響到新宿主的身體,或對食物口味的偏好,甚至性格。
 
生命體原本就是心法、色法不斷交互作用,不斷生滅所顯出的生命現象,其中沒有常、一、主宰的「我」,受到新移植器官的影響而表現有異於過去的我,是很自然的結果。不過問題是:不同的器官可能造成哪些層面、何種程度的影響?

阿賴耶識維持記憶及業力相續

唯識學派雖然承認身體會影響心理,但強調因意識主導而造作業力的重要,更特別重視心理對見聞覺知的影響,乃至異熟果報對生命本身及器世間的影響。佛法認為,直到所有的煩惱盡淨之前,生命處於輪迴不已的狀態。從尚未解脫煩惱的凡夫觀點來看,輪迴中一期生命的死亡到另一期生命的開始,不也類似生命經過一場全身器官的大移植,只是這場大移植的動力乃業力使然,材料因來自父精母血;而非一般器官移植手術是由醫療團隊執行,材料因來自捐贈器官者。

歷經輪迴的生命,已經無法再執受過去生中已經死亡腐敗的肉體,這足以說明記憶、業力絕非單只儲藏在身體裡。唯識學派甚至認為有間斷的前六識,不可能保持記憶及業力。記憶、業力是以潛在的狀態,含藏在阿賴耶識裡。

阿賴耶識執持一期生命的身、心,一旦離開色身,此生也就結束了。但即使這期生命結束,阿賴耶識依舊生滅而相續地流轉,再生起下一期生命的異熟果。就像瀑流的水,前段、後段相續不斷地奔流。阿賴耶識,貫通「無我論」與「業果輪迴觀」,解答了部派佛教對「輪迴主體」的追求。另一方面,阿賴耶識含藏一切法的種子,作為一切現象的根源,種子並不會因一期生命結束而消失斷滅,這也交代了記憶及業力相續的理由。

新業的重要

佛法認為人與其他物種間的差異,乃至人與人之間形體、智力、性格、品德……的差異,其生理、心理除了受到父母基因的遺傳及生長環境的影響,還受到兩股力量的影響——過去累積的業力之流,以及現在所造作的新業。生生世世累積而成的業力之流,承接過去生所有的經歷,在肉體和心智性格的構造方面,有時比起父母的遺傳以及教導,具有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每個當下,基於個人自由意志所造作的身口意新業,深切地影響個人未來的升沉,更是佛陀極力重視、倡導的業論,它絕對有別於唯物論、宿命論、尊祐論或無因論。有情眾生因「業」與「煩惱」流轉生死,而非由神所創造及決定(尊祐論),亦非由咒術乃至外界任何力量所決定,更非無因無緣的偶然發生(無因論)。

因此,目前已存在的身心狀況是既成事實,無論它是由於過去種種業力、環境、命運……造成,甚至是因為重大器官的移植手術,而造成異於往常的嗜好、性格,真正重要的是藉由現在的努力,行善去惡,淨化身心,改善生活品質,以創造更光明的人生。
 
生命本就沒有常、一、主宰的「我」,而只是心法、色法不斷交互作用,不斷生滅所顯出的生命現象。要進入解脫煩惱的境界,一定要勤修戒、定、慧,就能洞察心法與色法,徹悟生命存在的實相,以及世界存在的真相。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