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之歌
木魚

每一顆木魚都有著雋永不隨外觀,老舊的生命,「ㄉㄡ、ㄉㄡ」的聲音正是亙古以來永不休輟之歌!



「ㄉㄡ!ㄉㄡ!...」午后的寺院響起木魚的輕唱,它吸引著我使我不由自主的走向大殿。只見一位法師低眉斂目地敲扣著木魚。香雲自爐中嬝嬝升起,沁鼻的沈檀繚繞著整個殿堂,寧靜的聲音在嫋嫋煙蘊中自成一股攝入心神的韻律...。

 
最早知道木魚要追溯到孩提時代。記憶中每當清晨或黃昏總會聽到一陣陣「ㄉㄡ、ㄉㄡ」 的響聲,是從小巷對面的木屋傳來的。
 
「那是什麼聲音? 」我拉著媽媽的手問。媽媽告訴我那是對面阿婆誦經的聲音。
「阿婆誦經為什麼是「ㄉㄡ、ㄉㄡ」的呢? 」
「傻孩子!那是阿婆敲木魚的聲音啊!」
「木魚」便成為我童年時陌生而又親切的名詞。
 
在個人的了解中,木魚的形狀並不是非常的圓,大小也不全然相同,只是通常所見大都是塗滿了紅漆,間鑲刻著金、黑色線紋形成鮮明的圖案。然而木魚既名為「魚」,外表為什厭那麼圓鼓呢?旣刻上麟甲又為什麼看不出魚的形狀?難道木魚不就是用木頭雕成的「魚」嗎?...。
 
「看你如此好奇的樣子,對木魚有興趣嗎?」知客法師不知何時走近我,用慈祥的語氣說著。
 
我點點頭說:「既然叫做木魚, 為什麼不是的形狀呢?」
 
「在最初,木魚的形狀的確是一種直挺的長魚形。它又被稱為梆子魚板,一般懸掛在寺院的齋堂或庫房走廊下,是用來集合大眾的。後來才慢慢演變出圓形的木魚,這種木魚則是放置在大殿裡,大眾讚誦時敲扣它,以便引導梵唱並統一節奏,提醒心神。現在這圓形的木魚已成為寺院中不可少的法器。大的圓形木魚放在桌墊上,小型的則可拿在手裡,用於經行間敲擊」...
 
說著說著,法師將佛桌上的小木魚遞給我,我趕忙用雙手捧住它,才知道這看來質地堅實的木魚,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心想木魚的重量必然隨著木料而異吧!
 
捧著它,一時之間不曉得怎麼拿這木魚和槌,正有些著急。法師已微笑著接過小木魚,只見他比劃著說:「小木魚通常是以雙手捧住的,魚槌放在木魚外,用兩手的大指與食指夾住,其餘的六個指頭再從下方托住木魚!」
 
「敲擊時,則是左手拿魚,右手拿槌,兩手都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這個時候魚槌和木魚的位置恰好向上平胸,類似合掌的樣子,所以也叫做『合掌的木魚』。」
 
「敲擊時,必須全神貫注,用力平穩,才不致於忽輕忽重,讓人心無法安定。當由緩入急時,須平緩地加速,如此才能引導唱誦和諧!」法師一面說著,便把手中的木魚交給我。
 
我輕輕地觸摸著有些發亮的刻痕,眼前出現一幅古老祥和的畫,畫裡傳出叮叮咚咚的敲擊聲,昏黃的燈下有位臉上佈滿皺紋的老者,孜孜不倦地工作著...
 
這美麗的花紋就是這麼一刀一刀慢慢雕刻出來的吧?刻紋在述說著魚的眼睛晝夜常醒從不闔眼,亙古如斯。也儘管捧在我手裡的木魚因歲月的痕跡已逐漸失去鮮明的刀痕,但仔細端詳紋路的起落,仍依稀可見那束從圓瞪瞪的魚眼所投射出來的堅持。捧著它,精神為之振奮起來。原來佛門裡讚誦時敲擊木魚能用來警醒大眾不要懈怠昏沈。
 
法師看我對著木魚沈思,不禁勾起了他的興趣,他說:「讓我來告訴你一個有關木魚來歷的故事吧!」
 
從前有一位比丘,因為不聽師父的教誨,造下惡業,後來便轉生為魚類。那條魚的背上長著一棵樹,當浪濤激盪追逐的時候,魚背上的樹便隨著浪潮東西飄盪,魚兒因此一會兒被拖到東邊,一會兒又被拖到西邊,不但不能自由嬉遊簡直疲於奔命。有時背上的樹又像要被浪潮連根拔起,把背肉撕扯得鮮血淋漓。魚兒痛苦哀嚎卻無人相應。後來他的師父從海上經過,魚兒懺悔著難過地流下淚來,師父憐憫他所受到的痛苦,就為他啟建一場「水陸法會」,受苦的魚兒才得以脫離魚身之苦。後來,這位師父又依著魚兒的哀求,把牠身上的那棵樹雕刻成魚的形狀,懸掛在寺院裡警示僧眾。
 
法師說到這裡臉上流露出溫和篤定的光采,那神情似乎在告訴人們罪無不懺,懺無不消,於是魚兒的懺悔隨著木魚的ㄉㄡ、ㄉㄡ聲,一時之間洶湧出來。「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是魚兒不斷傳頌的真理吧!
 
我再度審視木魚,感覺一股暖流自胸中汨汨而出,並且感受到一種綻放光明的喜悅...曾經夜聞悠揚的鐘聲,當時心潮的湧動亦如現在。那沈厚的鐘聲,照破地獄的幽苦;這篤實的木魚聲則引領著世人邁出脚步向前跨越。
 
我恭敬地把木魚還給法師,在那一刻我明白了, 每一顆木魚都有著雋永不隨外觀老舊的生命,「ㄉㄡ、ㄉㄡ」的聲音正是亙古以來永不休輟之歌!
 
不久之後,我進入「佛學研讀班」木魚聲更常響在耳際,它已不再躲在家鄉巷道的記憶裡,而是騰躍在熙擾的人群中為車水馬龍的城市帶來片刻的清涼與鼓舞。
 
一次,在朋友的邀約下訪問了精神病院,我們帶去了食物之外的珍貴禮物——阿彌陀佛的名號。當木魚聲ㄉㄡ、ㄉㄡ地響起時,那些心不在焉、憂鬱地瑟縮在屋角的人站了起來,許多無神的眼睛也望了過來,屋子裡到處走來走去的人也停了下來,他們跟著木魚的節拍,喃喃地和著,一時之間模糊不清的佛號傳遍了整個屋子。雖然,他們的眼神依然呆滯,行動仍然遲緩,可是我相信一顆顆飽含著希望的清淨種子,已隨著ㄉㄡ、ㄉㄡ聲進入他們蒙昧的心靈。
 
從此以後,我再聽到寧靜而綿密的音律時,腦中便浮現一張張念佛的神情,「ㄉㄡ、ㄉㄡ」那自又是「精進」之後所活躍出來的一幅畫了!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